锡林郭勒日报记者 巴雅尔图
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生态环境脆弱。本世纪初,为了保护好草场,时任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廷·巴特尔提出了“蹄腿理论”,并率先把自己家的羊群卖掉,改成养殖良种肉牛。
看着廷·巴特尔羊改牛效益好,嘎查牧民纷纷走上了学习效仿之路,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嘎查牧民人均收入从2002年的700元增长到了现在的2万元,牧民们都说,廷·巴特尔是他们的致富领路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锡林郭勒盟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实施一系列保护治理措施,探索草原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生态环境持续恢复和好转。
生态治理迈向制度化
春季牧草返青期禁牧、农区禁牧、沙区禁羊等措施的相继实施,是锡林郭勒盟以制度之力筑牢生态文明之基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把制度体系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立足本地实际,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出台相关改革方案,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谋划设计,先后出台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利用建设促进全盟草原生态持续好转的实施意见》等90多个制度性文件,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生态管理逐步迈入了规范化轨道。
探索实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旗县市(区)党委书记抓生态建设述职制度》及约谈问责制度,编制完成草原、森林等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全区率先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任期考核制度,全面落实领导责任,推动林草生态保护建设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以生态功能区、敏感区、脆弱区和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为重点,将盟域面积的62.35%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制度建设重在落实和执行。锡林郭勒盟强化打草场保护管理,全面推行轮刈、留茬、留籽带等各项保护措施,有效遏制了商业化掠夺性经营;建立草牧场流转服务平台,规范草牧场流转;推进“全盟大数据森林草原生态监测监控平台”项目建设,着力提高监管效能;加强执法监管,通过处罚、约谈、追责、移送司法机关以及典型案例通报、曝光等手段,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和“组合拳式”综合执法,破坏草原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北疆崛起“绿色长城”
100万亩樟子松造林、100万亩沙地榆复壮建设、100万亩人工灌木柳建设、100万亩水源涵养林建设、100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100万亩重度沙化区综合治理,全盟6个百万亩生态造林工程,充分体现着锡林郭勒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果。
乌拉盖河源头宝格达山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是锡林郭勒盟加强生态修复治理,扎实推进生态保护重点工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自然修复和工程治理相结合,遵循植被生长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重点治理重度退化草原区,提前干预中度和轻度退化草原区,以科学的态度修复治理退化沙化草原,草原生态治理成效明显,草原生态功能全面恢复提升。
20年来,锡林郭勒盟累计治理浑善达克沙地1382万亩,基本形成沙地南缘长420公里、宽1至10公里、横跨5个旗县的生态防护体系,基本“驯服”了这匹狂躁的“野马”。全盟流动、半流动沙地面积缩减到710万亩,较2000年减少1058万亩。特别是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地面积占沙化土地面积的2%,达到了上世纪60年代比例;森林覆被率从上世纪末1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19.8%,最南缘的多伦县林草综合植被盖度由20年前的30%提高到现在的80%。
绿色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畜牧业是锡林郭勒盟基础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牧民增收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加快调整畜牧业结构,大力推进“减羊增牛”,推动畜牧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为了让负载的草原得以休养生息,锡林郭勒盟认真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把全盟2.7亿亩草场纳入政策范围,划定草畜平衡区2.2亿亩、禁牧区0.5亿亩,比第一轮提高了草畜平衡奖励和禁牧补助;实行政策落实与补奖资金发放挂钩机制,实现禁牧区“零放牧”、平衡区不超载。
统计显示,全盟羊存栏量已经连续4年负增长,羊的头数压减至1110万只,较2016年减少236万只,控制在草原承载适宜规模之内;牛存栏量达到173万头,肉牛养殖规模占全区的28%,安格斯等中高端肉牛养殖规模居全区首位,基本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条。与此同时,锡林郭勒盟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3090元增长到2020年的18864元,增幅达44.1%。
2020年,锡林郭勒盟郑重承诺,不再在草原开口子、新上矿山开发项目,不再在草原核心区规划建设风电、光伏项目,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努力从根本上减轻日益趋紧的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促进永续协调发展。
目前,全盟草原植被盖度较20年前提高了16个百分点,平均盖度为46.78%,草群结构也趋于优化,草地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平均亩产干草量60公斤,较20年前提高了50%左右,草原沙化退化呈现“总体遏制、局部好转”。
建设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锡林郭勒,正从每个人内心的渴望,转化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成为锡林郭勒草原的时代最强音和主旋律。
①天边草原——乌拉盖河。
②草原生态显著改善。
③锡林浩特市马都广场。
④蓝天绿地构成了锡林郭勒的底色。
⑤候鸟的乐园。
⑥锡林浩特市城市周边绿化效果显著。
⑦浑善达克沙地中的绿洲。
⑧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候鸟栖息乐园。
⑨交通主干线两边绿色铺展。
(本版图片由锡林郭勒日报融媒体音视图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