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夏天最悦人的颜色,田野里弥漫着希望的味道。
天色微明中,辛勤的庄户人开启了一天的劳作;落日余晖里,他们在文化广场上听曲畅聊。
从茫茫草原到岱海之滨、从塞外古镇到诗词乡村,乌兰察布大地农业更有干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奔头,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产业兴旺挺脊梁
正午暖阳照在马铃薯的包装礼盒上,察右后旗七顷地村一家电商公司又迎来了一批北京的订单。公司负责人郭晨慧正组织工人对马铃薯进行打包、装车。
曾经的乌兰察布市“地上无草、地下无宝”。不甘落后与贫穷的乌兰察布人决定从当地特有的马铃薯身上“搞些名堂”,繁育良种、培育企业、打造加工储藏销售一体化模式,逐渐蹚出了一条发展新路。
如今,乌兰察布从东到西,形成了自兴和县到四子王旗长达250公里的马铃薯产业带。全市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已占到种植业总收入的53%,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0%。“小土豆”成了乌兰察布人致富的“金豆豆”。
幸福生活就是从奋斗中得来的。
2018年,随着乌兰察布马铃薯在央视精准扶贫公益广告中的精彩亮相,盛产于神舟飞船“回家”福地——乌兰察布的马铃薯,知名度大增,品牌效应加速集聚。
站上“C位”的乌兰察布马铃薯备受青睐,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还远销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乌兰察布人开始邀请网红带货,琢磨起马铃薯醋、马铃薯酒、爆浆芝士土豆球、锅巴土豆、虾球土豆蒸等新产品、新菜系。
营养液中种薯苗、智慧控制薯苗温度湿度、全程数字化追溯存证、探索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马铃薯品种选育……利用“数字化育种技术”,从源头上把控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察右前旗三岔口乡李家村种植大户杨聚财说,良种是品质和产量,更是庄户人的“命根子”。
乌兰察布将现代农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产业,围绕马铃薯这一主导产业,以科技为引领开展种业技术攻关,依托中加、华颂等龙头企业打造马铃薯种薯基地。2020年,全市马铃薯原种以上脱毒种薯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全面推广了适宜本地气候特点、市场前景看好的中加系列、希森系列、冀张薯系列、V系列等30多个优良品种,极大调优了马铃薯品种结构,提升了马铃薯产量及品质。
一直以来,乌兰察布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擘画乌兰察布乡村振兴新图景。2020年,乌兰察布粮食产量25.2亿斤,实现“四连丰”,农业提量提质效应更加显现。
文化兴盛聚心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忆往昔贫困压顶没温饱,看今朝山河秀丽家乡美。”“百年小村气象新,共同实现中国梦。”……像这样赞美伟大的新时代、讴歌幸福生活的诗词在察右前旗玫瑰营镇王贵沟村举不胜举。
一面面文化墙就像是一扇扇窗,让村民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看到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更增添了他们靠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信心。
“加强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不但要‘送文化’,还要‘种文化’,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群众联欢、文化墙只是形式,凝心聚力才是目的。”玫瑰营镇镇长王建伟说道。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以乡村文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力满足群众精神新需求,守正创新育新风,以文化润民心,走出了一条文化惠民新路。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马扎驿站宣讲、党建知识讲堂、“乌兰牧骑+”文化惠民慰问演出、“身边好人”评选等活动轮番登场,不断为农民的文化生活“加温加料”。
再看,凉城县贺龙革命活动纪念馆思源广场上,多位非遗传承人代表在展台前为村民和游客展示吹糖人、剪纸、雕刻等非遗项目技艺。端午假期,这里呈现“打卡热”,更加折射出村民和游客对红色文化和非遗文化的求知欲。
夜幕降临,兴和县大同夭乡兴胜庄村“乡村夜校”的灯亮了起来。夜校老师围绕一些常见病及健康知识进行了讲解,让在场的村干部和村民受益良多。
围坐“夜话”,是农人们的习惯。当地充分发挥“乡村夜话”优势,使夜校成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明法理、守纪律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平台,充分集民智、汇民力。
党建引领促发展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察右后旗土牧尔台镇新建村为提升班子的组织力、战斗力、带动力,通过建立党建例会制度,协调解决村里饮水、旧房拆除、办理低保、特色产业发展等事项。在每月4日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会上,班子成员还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蓄力量。
眼下,新建村的香菇大棚正是出菇的时候。看着菌棒上鲜嫩饱满的香菇,村党支部书记薛培旺喜上眉梢。
新建村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向公司出租菌业种植网室大棚62座,解决了70多人就业问题。2021年,新建村仅靠这一项就能使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5万元。
“当时,村里也几经考察研究,考虑到村里早晚温差大、水资源匮乏、人口老龄化严重,一番筛选后,才最终选定香菇。你还别说,这地方长出来的香菇是又好看又好吃,现在已经供不应求了。”薛培旺没想到,选对了路子,“富口袋”竟也水到渠成。
在乌兰察布市,以“党建+特色产业”工作模式推进乡村振兴的地方还有很多。各地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依托地区优势,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不仅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日益凸显,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也更加稳健。
①扶贫车间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常晓萍 摄
②四子王旗红格尔镇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作用,积极引领农牧民进行产业发展。图为乌布力吾素嘎查书记深入牧民家,及时了解牧民养殖情况。常晓萍 摄
③“草原书屋”成为农牧民汲取精神食粮的场所。张晓鹏 摄
④唱上一段自编的家乡小戏,开心自己,娱乐村民。常晓萍 摄
⑤精心培育良种,加速马铃薯高质量发展。
张晓鹏 摄
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邢俊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