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阿拉善天蓝地阔、风景如画,各工业园区的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农牧区绿意盎然,田园弥散着芬芳,牛羊成群撒欢,秀丽的自然风光以及独特的人文资源,引得游人络绎不绝而来,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近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阿拉善盟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聚力农牧业提质增效、工业加快转型、文旅融合发展,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持续推动全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阿拉善盟统计局了解到,“十三五”以来,全盟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214.1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304.8亿元,年均增长5.8%,增长速度快于自治区1.5个百分点,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预期目标;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稳居自治区十二盟市前列;全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5.5:54.8:39.7调整为2020年的5.8:57.0:37.2。
齐头并进
特色种养业促农牧业产业化现代化
夏日的阿右旗巴彦高勒苏木巴音宝格德嘎查,一座座温棚错落有致、整齐排列,温棚内的果蔬长势喜人,已进入采摘期。油桃大棚内,绿油油的桃叶下,红彤彤、沉甸甸的油桃挂满了枝头。“这是去年试种的一棚油桃,长势很好,每逢节假日都有居民来采摘,销量好的时候每天销售额在2000元左右。”该温棚承包人王祖文满面笑容地说。近年来,该嘎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日光温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及高效精养为主的舍饲养殖业,嘎查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去年嘎查集体经济收入15.25万元,人均收入达23225元。
近年来,阿拉善盟坚持把解决好“三农三牧”问题作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农业收缩、农村整合、农民集中”和“牧业适度发展、牧区合理布局、牧民兴业护边”的总体思路,统筹规划布局农牧区优势特色产业,坚持“绿色、精品、高端”发展方向,重点打造“有机农业、高端畜牧业、特色沙产业、精品林果业、休闲农牧业”五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到“十三五”末,农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盟农作物播种面积为47.69万亩,粮经草比例为5.2:2.8:2;粮食产量稳定在18.5万吨,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有效拓宽;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到106万头只。农畜产品品质进一步优化,农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畜产品177个,无公害基地认证2万亩,绿色食品基地认证1.3万亩,有机基地认证0.44万亩,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认证额济纳密瓜6万亩、阿拉善沙葱1700万亩。农牧业科技支撑水平进一步提升,2020年推广标准化生产面积34.93万亩,标准化技术覆盖率达73.2%,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标准化技术推广率达80%以上;农机综合化水平达87.57%,农牧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5%和98%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快,全盟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1亿元,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以上;全盟休闲农牧业经营收入达1.5亿元,较2015年增长96.8%;从事休闲农牧业经营户300个,较2015年增长41.5%。农牧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全盟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009元,年均增长6.4%;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44元,年均增长8.3%,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连续5年位列全区12盟市首位,“两个收入”相对差距由2015年的2.07缩小至2020年的1.90。
“绿色”为底
集中集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近日,位于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巴音敖包工业园的内蒙古齐晖药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医药中间体二期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我们于5月底完成试生产进行达产,完成达产以后生产销售额达5亿到6亿元。”该公司总经理张平虎说,2019年,公司总投资10亿元建设医药中间体项目,生产阿苯达唑、芬苯达唑、甲苯咪唑、地克珠利、五氯柳铵5种兽用原料药。项目分两期建设,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至12亿元,税金将超1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个。该项目一期投资4亿元,于去年正式建成投产,产品大量出口,产品订单饱满。
作为阿拉善工业经济的前沿阵地,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始终坚持把“绿色”作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生态工业园,现已基本构建起以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格局。
阿拉善盟工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迅速崛起和转型升级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该盟工业持续迅猛发展,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到“十二五”末,该盟形成了以煤化工、盐硝化工和矿产采选加工为支柱,风电、光伏、建材等多极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建成了以阿拉善经济开发区、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3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为主体,旗区工业项目集中区为补充的园区发展格局。“十三五”期间,阿拉善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工业布局,提出“园区集中、产业升级、环保达标”的总体要求,实施工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战略,将全盟原有的8个工业园区(包括项目集中区)整合为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推动阿拉善高新区与腾格里开发区“南北共进、双轮驱动”。园区经济已成为该盟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盟园区工业总产值超3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
阿拉善盟以科技驱动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围绕特色资源,在多个产业领域实现了平台搭建“零”的突破——建成首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首个与国际合作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建成世界最大金属钠、靛蓝生产基地等。全盟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从6.0%提高至10.0%以上。同时,该盟着力缩小矿产品采选等低端产业比重,进一步夯实优势化工产业基础,持续推进煤盐化工向精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延伸,化工产业链、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工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4%,占GDP比重的45%左右。产业升级逐年加快、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到2019年底,该盟盐硝化工、煤化工、矿产品采选、冶金、建材、电力和其他等六大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由“十二五”末的44%、13%、27%、4%、1%、11%,调整优化为40%、27%、13%、8%、4%、8%,工业产品增加至130多种,全盟工业中小微企业达1200多家。
文旅融合
持续激发三产发展活力
如画的风景、厚重的历史、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风土人情已成为“苍天般的阿拉善”对外开放、吸纳游客的金字招牌。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假期,来阿拉善盟通湖草原旅游区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白天欣赏草原、沙漠风光,体验草原跑马、沙漠冲浪、沙滩车等惊险刺激的项目,晚上观看大型实景剧演出,入住特色民宿后还可观赏浩瀚星空。小长假期间,全盟29家A级旅游景区对外开放,部分景区采取免票、打折等优惠措施吸引游客,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0.7亿元。
近年来,该盟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智慧旅游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苍天般的阿拉善”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断提升。全盟上下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发挥节庆活动对旅游发展的撬动作用,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持续举办亚沙赛、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等节庆活动,进一步刺激和拉动旅游消费。
目前,该盟共有旅游景区(点)40余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30家,景区建设达到“十三五”预期目标,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12家、3A级旅游景区4家;乡村旅游接待户共200家,其中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101家,旅游公共服务接待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十三五”期间,全盟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65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711亿元,同比“十二五”分别增长408%和399.3%,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拉动阿拉善盟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引擎”。
①特色农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徐爱翔 摄
②额济纳胡杨林景区游人如织。闫琛琛 摄
③整洁美丽乡村更宜居。
何晓琴 摄
④阿拉善驼产业发展欣欣向荣。赵丹萍 摄
⑤一年一度的越野e族英雄会,梦想沙漠公园热闹非凡。
闫琛琛 摄
⑥巴润别立镇初步形成了肉牛养殖集聚发展的产业格局。
徐爱翔 摄
⑦看着挂满枝头的油桃,种植户喜上眉梢。邰芳 摄
⑧企业精细化学品项目建设现场,工人认真作业。何晓琴 摄
⑨阿拉善高新区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⑩打造品牌赛事活动带动旅游经济升温。闫琛琛 摄
⑪一批批产出高、科技高、拉动产业升级强的好项目相继落地阿拉善高新区。张锐 摄
⑫居延海风景美如画。
闫琛琛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阿拉善日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