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近年来,阿拉善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放在首要位置,投入大量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一项项民生新政、一桩桩民生实事在阿拉善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盟各族人民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过好日子,民生各项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就医有保障
任培福、刘菊英是巴彦浩特镇南田村村民,都已年过古稀,每人每月的收入只有380元的新农保。丈夫任培福患有高血压多年,得过3次脑梗3次心梗,2012年4月的那次心梗最为严重,由于血管多处堵塞,最终做了心脏支架手术,花费了17万元左右,费用几乎全部自理,这让原本就收入微薄的家庭雪上加霜。2019年10月底,他再次因为突发心梗住进了ICU,25天的时间花费了近3万元,但那一次,他们自付的费用仅为医疗费的10%。老伴刘菊英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已多年,每个月仅药费就得800元。刘菊英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老两口每月药费加起来就得2100元左右,但是自付的费用还不到10%,偶尔有个头疼脑热的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还能报销50%。这些年,老伴的心梗反复发作,如果不是有党的这些好政策,我们的日子真的是过不下去了,真的要感谢一心一意为我们老百姓着想的中国共产党!”
刘菊英老人所说的这些好政策,得益于近几年阿拉善盟在健康扶贫工作中所下的真功夫。为保证健康扶贫能取得真正实效,该盟采取“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贫困旗卫生院卫生室“清零达标”专项行动等多种措施,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全盟各级医保部门建立了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适度、发展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稳步提高,全民参保覆盖率达95%以上。医疗保障待遇水平从局限于住院和门诊刷卡的单一模式,发展到满足各个医疗环节的保障要求,实现了城乡居民门诊统筹、重大疾病定额付费、门诊慢病待遇、大病救助等多层次保障机制,报销比例从过去的80%到现在的90%,职工门诊慢性病病种由以前的8种、12种到现在的35种,居民门诊慢性病从过去的4种到现在的25种。全盟医疗卫生资源总量适度增长,现有卫生健康机构330个,各级医疗机构拥有实际开放床位数1433张,每千人拥有开放床位数为5.46张。
居住更安心
告别居住了30多年的陈旧平房,住上两室一厅的敞亮新居,如今,柳树沟嘎查居民张淑兰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闲暇之余还在阳台上养起了花草。因为棚户区改造,张淑兰一家几年前搬进了新居。说起过去,张淑兰十分感慨:“平常还好,一到下雨天地上都是泥,走两步路连穿的是啥鞋都看不出来;冬天屋里要生火、倒煤灰,烟熏火燎的咋烧屋子也不热乎,出门还总担心家里锅炉灭了咋办?搬到楼房这些问题都不用愁了,洗菜做饭啥时候都能用上热乎水,出门也方便了。”谈到现在居住环境的变化,张淑兰告诉记者,搬进新楼房,改变的不仅是环境,更是心情。通过政府搭建购房服务平台,鼓励引导棚改区居民购买商品房作为棚改安置用房,让一大批棚户居民圆了新居梦。近年来,阿拉善将盟府巴彦浩特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在做好群众“安居工程”的基础上,加强城镇中心区、老城区等绿化薄弱地区的园林绿化改造提升,开展拆迁建绿、拆违还绿、破硬增绿、增设移动景观等工作,在稳步推进城市道路改造、管理工作和加大城区排水、排污管网建设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社区配套设施,积极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切实改善城区居住环境,助推城市综合体打造,提升城市品质。
就业有门路
在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说起众犇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祁惠慧,大伙儿都对这位小姑娘竖起了大拇指。大学毕业后的她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从各个官方及地方网站查找有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利好政策和创业项目,向有经验的人士学习请教,经认真分析比较后,最终选择了最适合本地的肉牛养殖项目。2019年,她注册成立了阿拉善盟众犇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当起了“牛倌儿”。期间,她还在当地人社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参加了创业培训班,争取到1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她说,创业路上有收获也有困难,但只要脚踏实地就会走向成功。今后她要培养更多养殖能手,带领当地更多农牧民通过搞养殖提高经济收入,实现共同致富目标。
生活更舒心
每到周末,阿拉善高新区的企业工人、单位工作人员、学生及其他人员等都会选择到阿拉善高新区图书馆读书区,在宁静中享受读书的乐趣。“新建的图书馆环境好、书也多,是个学习的好场所,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正在读书的居民王志荣告诉记者。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阿拉善高新区常住人口增加至3万多人,园区入驻各类企业12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达62家。为使更多来此打工的“外地人”有归家的感觉,高新区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投入60亿元建成水电路讯、供热、供气、排污等100多项民生基础设施工程,并相继建成乌斯太中学、蒙古族幼儿园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在提升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同时,高新区持续稳步推进居民就业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均完成目标任务。民生公共文化服务和民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使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截至“十三五”末,阿拉善盟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009元,年均增长6.4%;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44元,年均增长8.3%。“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保障资金1.19亿元。全盟已建成养老机构12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0个,各类养老服务床位达1210张,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我为群众办实事”见成效
始于群众所需,终于群众满意。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阿拉善盟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前段时间,阿左旗新华街道各社区在为民办事过程中找准切入点,广泛沟通协调,解决了许多居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街道联系林草局为小区提供补种树苗,解决居民小区绿化树苗缺失问题;健康花园社区联合城管部门,对商户排放油烟影响居民生活问题进行整改;南田社区联合城管、爱卫办等单位,对乱堆乱放垃圾进行排查清理;民族街社区全力协调解决幸福嘉园小区住宅楼下水管道堵塞问题;南梁街社区联合司法部门协调解决巴彦花园小区居民楼下水管道破裂渗漏问题……虽然事小,但却件件连着百姓,这些琐事、难事、烦心事在街道社区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变成了实事、好事、暖心事。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宗旨始终未变。未来,阿拉善将一如既往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盟各族群众。
①自助终端让老百姓生活更便捷。
②巴润别立中心卫生院流动服务车授车仪式。
③家庭医生上门服务。
④接种疫苗。
⑤医保宣传。
⑥民政部门为老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⑦全民健步走成为新风尚。
⑧民族教育蓬勃发展。
⑨闲暇之余,居民在体育馆运动健身。
⑩绿茵场上的角逐。
⑪城市公园为百姓增添幸福感。
⑫农牧民在家门口坐上了飞机。
赵晓丹 摄
⑬在盟委原址公园,居民们快乐健身。
⑭电影院改造升级,带给人们全新的观
影体验。
⑮科技馆成为青少年儿童探索知识的
阵地。
⑯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⑰广袤的大漠生机勃勃。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阿拉善日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