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内蒙古日报社庆祝建党100周年“‘永远跟党走’——草原云·百名记者万里行”大型传播活动东路采访组来到开鲁县东风镇电报局村李国军的瓜田时,这里已是一派繁忙。遍地的香瓜缀满瓜秧,香气扑鼻。这边,几名村民正蹲在地里采摘;那边,一伙人正忙着将一桶桶的香瓜装车。
“这块瓜地40亩,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摘3万多斤,满瓜地都是人。少的时候,一天也能摘四五千斤。我一共承包了160亩地。天天摘瓜,也得连着干俩月。”李国军笑着,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
今年49岁的李国军原本是大庆市肇源县人,2011年,电报局村聘请的技术员,他驻村做起了香瓜种植技术指导。开鲁的土壤环境得天独厚,适宜种植香瓜,这让李国军眼前一亮。于是,他便承包了67亩地。“满打满算也就五个月,净赚了20多万。”这下,他就在电报局村扎根了。
电报局村位于开鲁县东部,传统作物是红干椒和玉米。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村里开始流转土地壮大香瓜产业。
“从种到收,全程雇人。小小的香瓜,竟改变了一户户村民的命运。”种瓜大户王国华是土生土长的电报局村人,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玉米,一亩地收入1000多块钱。种红干椒,每亩收入四五千块钱。种香瓜,每亩收入五六千。”
“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干旱且独有的沙地资源,让电报局村香瓜脆、香、口感好,远销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在通辽市场,美联佳、耀利、大家购等大型商超直接来地里开瓜。”王国华说。开鲁香瓜出名了,电报局村也出名了,被内蒙古农牧业厅认定为绿色无公害产业基地,注册的“东香飘”品牌香瓜被认定为无公害产品。
从“小打小闹”到“集中连片”再到“春棚基地”,电报局村村民种香瓜彻底成气候了。眼下,在电报局村,没有闲地,更没有闲人。
一片片瓜田成了村民眼里的“金疙瘩”,它不仅是村里的新兴特色农产品,更是帮助贫困户“摘帽子”的金瓜瓜。
瓜农稳定的收入,也吸引着“凤”还“巢”。这两年,外出务工的劳动力选择返乡者渐多。忙完春棚,忙大地,忙完大地,就在村里做帮工。用村民的话说:一个妇女一天挣150块钱跟玩儿似的,现在还到哪儿打工啊!在家门口就挣到钱了。
“不会种,有人教;钱不够,有专项扶贫资金。瓜熟了,地头上就有销路。”依靠党的扶贫好政策以及自己的勤劳努力,彻底摘掉了“穷帽子”,电报局村的瓜农们正挺直腰板加油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