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键字】云

大数据下的未来城市体验。本报记者 皇甫秀玲 摄
囊括我区地域范围内1700余种生态植物及所适宜的气候条件、微生物种群等的蒙草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为地方的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和牧民合理利用草原提供方案。 本报记者 皇甫秀玲 摄
乌兰察布华唐呼叫中心。 本报记者 皇甫美鲜 摄
包括高空无人机监控、辊闸计数系统、人脸识别、应急指挥车、eLTE、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区7771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辖区旅游景区、大街小巷、学校、社区、农村等重点区域实时视频监控。 本报记者 皇甫秀玲 摄
  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不断开创 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上个世纪50年代,一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传唱大江南北,引发人们对内蒙古这片神奇土地的无限向往;而今,“羊(羊绒)、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的内蒙古冉冉升空而起的又一朵祥“云”,再一次令世人刮目相看。

  这朵“云”就是当前基于互联网技术条件下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身为首个国家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内蒙古立足得天独厚的气候、能源、地质条件,将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全面发力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乳“云”、肉“云”、粮“云”、农产品“云”、工业品“云”、政务“云”、房“云”、健康“云”、社区“云”、企业“云”层出不穷、云蒸霞蔚。踏着朵朵祥云,内蒙古又一次挺立潮头,站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

  采“云”之路

  ●2011年12月2日,自治区政府与中国电信集团签署战略协议,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建设北方最大的云计算基地——中国电信云计算信息园,内蒙古大数据发展开始扬帆启航。

  ●2016年初,自治区正式向国家申报列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2016年10月,自治区被国家正式列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同时也是首个进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范围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与此同时,自治区政府出台《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内蒙古自治区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的若干政策》。

  ●2016年11月7日,自治区在北京隆重召开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大会,面向全世界推介内蒙古大数据产业,集中签约了93个大数据产业项目,涉及投资金额508亿元。

  ●2016年11月下旬,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抓住我区列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打造我国北方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产业基地,要更加注重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统筹部署、集中力量,加快培育打造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成为支撑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7年1月4日至5日,自治区党委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大数据被列为“七网”共建、“七业”同兴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7年4月5日至6日,在全区综合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暨2017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动员大会上,自治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宣布——今年我区计划建设亿元以上大数据重点项目124个,总投资1505.6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93.1亿元,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产业衍生、产业创新的发展新格局。

  “云”图大展

  今夏,巴林右旗大板镇准宝日嘎查农牧民浇地不用到田里了,只需在家中轻点手机,就能实现远程灌溉。原来是嘎查1700亩的土地实施了智能灌溉和检测系统的PPP精准扶贫项目,农牧民虽然每亩多花50元的水费,粮食的亩产却能增加200公斤,每亩的纯收入能增加200元左右。

  在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云计算和大数据日益融入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柴米油盐、吃穿住行、购物娱乐……,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便捷和益处。

  近年来,自治区顺应信息化发展新趋势,依托自身冷凉气候、丰富的风能、电力资源及区位交通优势,把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特别是去年自治区获批首个国家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后,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仅今年,全区计划建设亿元以上大数据重点项目124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93.1亿元。

  内蒙古已初步形成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聚集区,以包头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为重点的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云计算大数据发展格局,建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科曙光、中兴能源、华为等一批大型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浪潮、京东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纷纷入驻。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服务器装机能力已达90万台,全区光缆总长度58万公里,居全国首位,建成中蒙俄国际光缆、呼和浩特至北京直通光缆等多条国际省际干线光缆,设立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2540G,北方大数据中心的宏伟“云”图已初显规模。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将加速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化进程,不仅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信息惠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还催生大量新型互联网信息服务新业态,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依托优势特色产业,我区先后建设了稀土、煤炭、电力、乳业、草业、农牧业、药材等大数据平台,积极培育呼和浩特乳业大数据、蒙草抗旱、包头稀土交易所、内蒙古资源网等大数据企业,对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位于首府和林格尔县的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具有120万台服务器以上的云计算服务能力,被称为“中国云谷”。该信息园还建成投产了4条中俄、中蒙国际光缆,完善了国际传输网,疏通与蒙古国、俄罗斯及欧洲方向的国际通信业务,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云计算基地,形成自治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支撑。

  借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内蒙古政务大数据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区政务云中心初步建成,自治区本级全部接入,各盟市委办局接入率达90%以上。全区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也稳步推进,实施了一批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数据惠民工程,民众享受到了数据红利。

  今年,我区提出要加快形成“3个1”、“14朵云”大数据新体系,即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14个云平台组成的“云上北疆”,力争到2017年底,全区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100万台,将新增固定宽带覆盖能力240万户。目前,“云上北疆”云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将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带来更多福音。

  当前,我区正在设立大数据发展研究院、大数据产业联盟、大数据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建立健全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构筑自治区层面统筹规划、盟市重在搭建平台、旗县重在应用,各自发掘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名片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新格局,力争通过3年至5年努力,使全区服务器容量达到300万台以上,建成中国北方数据中心、丝绸之路数据港、资源整合先行区、数据政府先试区、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区和多民族共享发展示范区。

  大数据孕育着大机遇、带来大红利,大机遇成就大发展。已走过70周年光辉历程的内蒙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踏着“祥云”,扬鞭奋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程中大展“云”图!

  【链接】

  3个“一”和14朵云

  “一个网络”,即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坚持把信息通信网作为基础设施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完善国际、省际干线光缆,加快建设集宁至北京光缆传输系统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国家互联网呼和浩特直联点,继续实施 “宽带内蒙古”“宽带乡村”、移动通信4G网络等项目,不断提高通信骨干网络传输交换能力、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和移动网络覆盖能力。力争2017年,我区新增固定宽带覆盖能力240万户。

  “一个中心”,即加快建设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东中西合理布局,积极探索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模式,重点建设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曙光、浪潮等大型数据中心,全面开放我区数据中心服务空间,面向全国、国家部委和行业企业提供应用承载、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等服务。到2017年底,全区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100万台,到2020年达到300万台以上。

  “一个平台”,即加快建设自治区统一的“云上北疆”云平台。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推动基础信息资源库、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库和各部门自建数据中心、业务专网、信息系统等向云平台汇集,实现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和公共数据开放。

  14朵云是指在“云上北疆”云平台上同步部署开展政务服务、宏观经济、农牧业、工业、能源、健康、教育、信用、水利、精准脱贫、智慧交通、智慧旅游、平安北疆、绿色北疆等重点领域大数据创新应用,先期形成14朵具有我区鲜明特色的亮丽之“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10版:特刊
   第11版:特刊
   第12版:特刊
   第13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4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5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6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7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8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9版:70周年珍藏版
   第02版:要闻
   第20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1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2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3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4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5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6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7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8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9版:70周年珍藏版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30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1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2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4版:要闻
   第4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5版:特刊
   第50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6版:特刊
   第6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7版:特刊
   第70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8版:特刊
   第8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9版:特刊
【关键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