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3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耕细作谋发展 砥砺奋进结硕果

——来自鄂尔多斯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的发展报告
科教孵化园。
应用云平台4号数据机房。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A座。
内蒙古紫荆中拓新能源智能微电网有限公司微风高效垂直轴风光互补智能微电网项目。
鄂尔多斯光能科技有限公司高灵敏度气体检测仪生产项目。
生物医药科技项目。
泰坤科技人员工作情景。
  □晓月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17年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复为国家级高新区,标志着鄂尔多斯高新区成功跻身国家高新区行列,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成为鄂尔多斯市第一家、自治区第三家国家高新区。鄂尔多斯国家高新区坚持高端导向,突出创新发展,主抓企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创新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平台为支撑的区域创新发展体系,呈现出产业特色鲜明、高端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管理服务高效、创新体系完善的科技新城形态。在这个新晋“国字号”的高新区,在触摸其强劲发展脉动的同时是园区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全面升级。

  规划产业升级 基础建设成果显著

  升级后,鄂尔多斯国家高新区重点发展云计算、节能环保和新材料产业,机遇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产业,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了“一区四园”发展格局。鄂尔多斯国家高新区,承担着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的责任和使命,秉承“‘七网’同建、‘七业’同兴”战略,为开发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指明方向,明确全年“七网”“七业”建设的重点任务、推进计划及保障措施,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大突破、主导产业发展的大跨越。按照“发展现代经济必须加强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和“年内每个产业都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形成‘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集群’”的重要指示,高新区根据适应发展、适度超前的思路,完成“四园”一期20平方公里范围内道路和配套管网、水电设施建设。科教孵化园建成12万平方米的办公、孵化和研发场所,2.5万平方米的中试厂房。云计算产业园一期4平方公里实现“九通一平”,14栋20万平方米标准化数据机房中的2万平方米具备使用条件,4万平方米具备招商条件;云计算产业园中心岛4号数据机房6万台服务器已具备招商条件;正在建设直通北京双回路传输光缆,预计10月份可投入运营;年内建成云计算产业园配水厂,完成道路照明设施和信号灯安装;9月底完成产业拓展园给排水、供气和供热工程,逐步打通园区内“微循环”。以市场化方式与三大运营商合作,实现一跳直连国家骨干网络,出口带宽达到600G;配套实施的1座220KV变电站、2条10KV双回路供电线路建成投用,云计算产业园已成为全国基础配套条件极为优越的专业园区。产业拓展园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具备大的产业项目落地条件。

  强化扶持力度 政策规划催人奋进

  近日,在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牛俊雁主持召开的市委四届26次常委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会议指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既是难得的机遇,更是极大地挑战。此次获批,使鄂尔多斯高新区进入到全国15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列,为鄂尔多斯创新发展、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载体,标志着鄂尔多斯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达到新高度和新水平。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将高度重视,把推进高新区建设发展与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迅速形成举全市之力推进高新区建设发展的良好态势,使高新区真正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

  坚持创新驱动 创新成果集聚明显

  据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白霞介绍,一直以来,高新区都以“发展高科技、培育新产业”为方向,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主动融入呼包鄂协同发展大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不断集聚。已累计引进两院院士6名、国家“千人计划”7名、“长江学者”4名、“百人计划”3名;引进并培养自治区“草原英才”18人,鄂尔多斯“天骄英才”8人、“草原英才”17人、“鄂尔多斯英才”5人。获批自治区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1个、自治区级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4个。累计承担国家、自治区及市级各类科技、人才项目50余项;累计申请专利240项,授权专利158项(发明专利39项)。获批国家、自治区和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0项,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鄂尔多斯市中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入库4家。

  走进高新区,内蒙古紫荆中拓新能源智能微电网有限公司一期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抓紧生产垂直轴风电机组,与传统风电机组不同,这里用的是新一代垂直轴风光互补智能微电网系统。“垂直轴风光互补智能微电网系统技术团队由清华大学、归国留学创新创业人才和科研院所专家组成。目前在全国多地成功应用并实现产业化,产品已出口到欧美、日本等47个国家和地区。

  像紫荆中拓公司一样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在高新区还有很多。6年来高新区积极招商引资和推动产业发展,已累计注册企业328户,已落地重点工业项目10项,服务业项目22项。在光能科技高灵敏度气体检测仪生产车间里,从美国回国的首席科学家阎文斌正带领他的科研团队进行光能科技高灵敏度气体检测仪的生产、检测研究。阎文斌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美国莱斯大学化学博士,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并创造了多个世界首创的成果。现该项目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有望年内达产。

  坚持高端要素集聚

  营造良好“双创”环境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仲平说,只有不断筑巢引凤,园区才能发展壮大。高新区进一步加大了产业和城市一体发展的资源倾斜支持力度。盘活公租房闲置房产,对高新区规划范围内的水、电、路、讯,以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优先安排。在高新区科教孵化园重点扶持建设一所高等院校、一所知名中学、一所知名小学、一所综合性医院,不断完善高端特色教育、医疗、旅游、商住等社会服务功能。为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创造最优的“用户体验”,打造高端创新人才集聚的新型特色小镇和科技、人文、生态、智慧产业新城,为推动产业与城市深度融合奠定基础。

  特别是今年,高新区通过和科技部火炬中心、自治区科技厅对接,于2017年6月至8月成功承办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赛事,在2017年7月12日至13日成功举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以及云计算产业研讨会,并召开中国云计算产业推介会,为鄂尔多斯市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树立标杆典范,谱写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新未来。本次开园运营的4号数据中心,可提供3008个高标准机架资源,承载6万台云服务器,互联网上联中国电信骨干节点,可提供T级网络传输能力,不仅能够充分满足鄂尔多斯本地政务云、医疗云、教育云、物联网和大数据中心的资源需求,提升区域性信息化水平,还可以横向满足周边盟市及相邻省份的云计算资源需求,纵向辐射全国各行各业的灾备中心、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的资源诉求,是自治区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重要一环。

  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再谱转型发展新篇章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将以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发展为契机和抓手,本着坚持“全面创新、生态引领、市场导向、开放共享、分类指导、集约高效”的发展原则,重点提升发展众创空间,积极推进大众创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完善科技金融链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活力产业体系,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优化国家高新区战略布局,着力营造产业和创新创业生态,实现经济、科技、社会、生态和谐统一,有效支撑和引领全市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切实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上先行先试,推动高新区建立“小机构、大服务,小政府、大市场”的运行机制,提升高新区管理水平。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发展高科技、培育新产业”为方向,以项目产业化为目的,加快搭建创新平台、构建创新体系、集聚创新要素、营造创新环境,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多措并举,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坚持内生增长与外延扩张相结合,以培新育小开展招商引资,引入龙头企业和总部企业,以科技引领与创新驱动为导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园区产业的高端化、集群化和国际化。四是抓住重点,全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率先发展。不断完善提升基础配套水平,推动鄂尔多斯至北京双路由光缆传输通道全部投运,彻底破解基础设施和网络传输瓶颈,建成华北乃至全国最专业、最领先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配套。全力推进与中国电信、伟东科技加强4号数据机房的招商和运营,吸引典型客户入驻。设立云计算产业发展基金,全力争取京东集团、世纪互联等行业巨头落地建设云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中国北方云基地。五是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着力做好科技金融、创新人才、技术转移、孵化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工作,提高科技服务水平。规划建设高等院校、知名中小学、研究型医疗机构等,完善教育、医疗、商住、物流等社会服务功能,打造产城融合科技新城。

  展望未来,到2020年,高新区特色产业集群效应明显,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机制探索取得较大突破,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生态和高效率的创新体系,实现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创造能力的持续较快增长,力争建成中西部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成为西北部区域创新中心。

  (本版图片由鄂尔多斯国家高新区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来自鄂尔多斯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的发展报告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10版:特刊
   第11版:特刊
   第12版:特刊
   第13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4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5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6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7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8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9版:70周年珍藏版
   第02版:要闻
   第20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1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2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3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4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5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6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7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8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9版:70周年珍藏版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30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1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2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4版:要闻
   第4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5版:特刊
   第50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6版:特刊
   第6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7版:特刊
   第70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8版:特刊
   第8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9版:特刊
深耕细作谋发展 砥砺奋进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