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3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鄂尔多斯:美丽乡村旅游正火

文化独贵龙。
相聚那达慕。 郝常明 摄
杭锦旗隆茂营村。 刘浩天 摄
大型民族实景演艺《鄂尔多斯婚礼》。 刘莉 摄
九城宫休闲垂钓区。
牧家生活。
花市蜃楼。
  □晓月 云扬

  2016年,在全国举办的全面小康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论坛上,鄂尔多斯市被授予“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地区”。

  鄂尔多斯市共辖9个旗区、49个苏木乡镇、735个行政村、5067个自然村,农牧区常住人口19.88万户、55.3万人。

  美丽乡村建设以来,鄂尔多斯本着“创新发展,绿色引领”的原则,始终坚持“五个原则”“五种类型”“五个结合”的理念,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全市完成危房改造13.5万户,解决3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完成街巷硬化10347公里,改造升级农村电网15237公里,安装户户通设备12.9万户,建成校舍22所,建成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374所,建成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44个,建成农村牧区便民连锁超市620个,养老保险和高龄津贴实现应保尽保、按期足额发放。

  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建成农村牧区学校22所,满足了6500余名适龄人口就近入园、入学需求,并能享受到与城镇地区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以公共财政为保障的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旗、乡(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通过积极拓展便民连锁超市的各项外延服务功能,将便民连锁超市与电商服务、金融服务、农资服务等有机融合,繁荣农村牧区消费市场。

  据统计,全市与电商结合的便民连锁超市达到352家,与金融服务结合的便民连锁超市达到316家,与农资服务结合的便民连锁超市达到186家。城乡配送体系也逐步完善,不仅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农村牧区商品供应及食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更为鄂尔多斯美丽乡村旅游奠定坚实的基础。

  走进乌审旗图克镇巴音淖尔草原,作为第二届鄂尔多斯美丽乡村旅游节主会场,你会看到5万亩的草原湖泊(草原4万亩、湖泊1万亩),它是内蒙古西部最大、最美的原生态草甸草原,湖泊星罗棋布,绿草蓝天相接,牧人举鞭歌唱,又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景致。

  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与悠久的蒙元文化相得益彰,这里草原休闲体验式旅游,成为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点。这是鄂尔多斯美丽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

  “美丽乡村”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巨大变化,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农牧民生活更加幸福富裕的基础条件。为了充分展示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工程在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生动丰富的实践成果,充分利用优美的草原风光、田园风景,整洁的乡村面貌,以及纯朴的乡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推动乡村旅游大发展,进而推动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致富, 鄂尔多斯美丽乡村旅游高潮迭起,如火如荼。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全市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2016年底,召开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动员大会,掀起全域旅游大发展热潮,使旅游业发展迈向新征程。 

  “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品牌形象享誉世界,“天骄圣地、大漠风光、民族风情、避暑休闲”四大类旅游产品优化升级。截至目前,全市拥有2家5A级景区, 27家4A级景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588万人次,同比增长22.6%,实现旅游总收入169.8亿元,同比增长21.8%。再度出现旅游旺季“一房难求”的喜人局面。

  纵情山水间,畅游天地间。鄂尔多斯乡村风景宜人,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形神有序,节奏舒缓。在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点工程、富民工程加快推进。

  ——抓激励。今年,该市出台了《关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支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和《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明确要积极发展小微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项目贷款保证保险,有效缓解旅游企业融资难问题;对信誉良好的旅游企业,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展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农牧民住宅财产使用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草牧场经营权等抵质押业务;对新投资开发乡村民宿的企业,达到一定标准给予补贴;对新建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给予项目建设补贴;对新评为自治区五星级、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给予奖励;鼓励乡村旅游示范村开展手机智能终端APP、智能导游服务和智能化管理等智慧旅游服务,并给予一定补贴。

  ——抓品牌。因地制宜,打造高端乡村旅游产品,开展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如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秋季采摘、冬季年庆等活动。坚持每年规划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创建一批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示范户,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按照全市农牧(渔)家乐发展的布局和特色,在全市推出百里长川、相约乡居、美丽哈沙图等特色乡村旅游聚集区,推动农牧(渔)家乐集群发展;着力推进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旗(点)建设,截至目前,该市共有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7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2个,全国美丽宜居小镇2个,全国美丽宜居村庄3个;自治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旗2个,国家、自治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6个,国家、自治区特色名村名镇21个;全力推动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示范户,截至目前,该市共有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28户,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0个,市级“农(牧)家乐”旅游典型示范户127户,其中有两家乡村旅游示范户已升级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乡村民宿,引导乡村旅游点与大景区形成优势互补,开发特色民居民宿、特色旅游客栈、红色体验客栈等,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住宿环境。

  ——抓管理。严格标准制定,先后制定了《全市美丽乡村旅游示范村(嘎查)评定办法》《全市“农(牧)家乐”旅游典型示范户评定标准》等制度。并始终把安全,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生命线”,切实加强春节、“五一”“十一”、元旦等节假日及重大节庆活动期间的安全监管,确保安全经营无事故。

  ——抓品质。把美丽乡村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借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河道治理、旅游厕所、村庄绿化等环境整治工作。在沿黄河、无定河地区,依托黄河文化、湿地景观和渔业资源,发展“水产养殖+餐饮+娱乐”的链条式观光、休闲乡村旅游;在沿交通干线地区和环景区地带,发展特色餐饮、特色民宿和民俗体验等。在环城镇、园区地带,以城镇居民“5+2”生活模式为载体,发展农业观光、亲子体验、休闲采摘等周末乡村游。以农(牧)为本,带动农牧产品精(粗)加工制作销售,促进电商、交通、物流、餐饮、民宿等关联产业发展,形成了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

  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举办的契机,为市旗两级旅游部门先后共举办乡村旅游培训8期,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200多人次,提高全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 

  ——抓宣传。今年,该市多措并举为乡村旅游发展“聚人气、造声势”。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宣传媒介,增强乡村旅游的“曝光率”。先后开展了“第二届鄂托克前旗马兰花节”“第四届准格尔旗杏花节”“第六届鄂尔多斯牡丹旅游文化节”“珠拉格那达慕大会”“魅力乌兰陶勒盖·美丽乡村游”、北京百家社区旅游形象大使走进达拉特、鄂尔多斯人游鄂尔多斯等大型活动,推动美丽乡村旅游大发展。如今在鄂尔多斯市美丽乡村旅游,成为美丽中国、富美乡村的生动载体,成为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真实写照。

  作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第二届鄂尔多斯美丽乡村旅游节将以“主会场+分会场”形式举行。8月18日,在乌审旗图克镇巴音淖尔草原举行开幕式,将围绕“发展全域旅游,畅游美丽乡村”这一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参与体验活动。美丽乡村·新体验,将举办首届环巴音淖尔草原自行车拉力赛、“百车千人”自驾穿越本色鄂尔多斯、“千人彩跑”草原狂欢活动和“万人体验”草原牧民那达慕4项活动,尽享乡村的清新空气、绿色生态、原生美景,发现沿途乡村文化之美;美丽乡村·新味道,通过“金牛宴”“全羊宴”“全鱼宴”免费品尝、美食节等活动,品味乡村美食新味道;美丽乡村·新印象,通过举办美丽乡村摄影展、油画写生、制作微电影、乌审旗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农副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展示乡村发展之美,记忆乡村时光;美丽乡村·新时尚,通过举办农牧民卡拉OK大奖赛、草原露营、啤酒消夏等活动,充分展示时尚草原民族风情,展示全域旅游发展、旅游扶贫、旅游致富的实践成果和农牧民生活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鄂尔多斯市旅游局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10版:特刊
   第11版:特刊
   第12版:特刊
   第13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4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5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6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7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8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9版:70周年珍藏版
   第02版:要闻
   第20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1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2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3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4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5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6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7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8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9版:70周年珍藏版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30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1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2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4版:要闻
   第4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5版:特刊
   第50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6版:特刊
   第6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7版:特刊
   第70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8版:特刊
   第8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9版:特刊
鄂尔多斯:美丽乡村旅游正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