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锡林郭勒盟: “畜”势待发 “牧”歌嘹亮

牧民基础设施完备给现代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锡盟大庄园生态牛羊肉产业示范园生产加工车间。
锡林郭勒草原肉食品在全国市场供不应求。
牧民冬季饲草料储备充足确保牲畜顺利过冬。
由黑龙江大庄园实业集团与澳大利亚百年企业威韦华氏集团投资20亿元共同建设和打造的畜牧全产业链全国性产业示范项目——锡盟大庄园生态牛羊肉产业示范园航拍图。
  ◎《内蒙古日报》记者 巴依斯古楞 《锡林郭勒日报》记者 巴雅尔图

  锡林郭勒大草原可利用草场面积超18万平方公里,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乌珠穆沁羊肉、苏尼特羊肉、察哈尔羊肉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锡林郭勒盟畜牧业发展关系到全国绿色优质畜产品的供给,关系到草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步伐,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提高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目标,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经营格局初具规模。

  减羊增牛,破解“一羊独大”困局

  过去,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额尔敦塔拉嘎查牧民斯日古楞的羊群头数一直维持在700多只,每年有10万元的收入,虽然除去成本后,真正的纯收入并不多,但是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是绰绰有余。

  这种状况在2014年发生了变化,市场上的活羊收购价急剧下降,饲草料价格却不断上涨,牧民增收空间进一步压缩。斯日古楞也明显感受到羊价下跌带来的影响,卖羊的收入只够冬季储备饲草料,家庭生活开支得靠贷款,用斯日古楞的话来说,“羊吃羊都吃不够了。”

  和斯日古楞家一样,锡林郭勒草原上的大部分牧民受到了羊价下跌的冲击。2015年与2012年相比,每只肉羊的养殖收益平均下降250元左右,在成本“底板”抬高与效益“顶板”下压的双重作用下,养羊户增收空间越来越窄。

  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羊的养殖规模。在2015年,全盟牧业年度存栏牲畜1548万头只,其中羊存栏量达到1386万只,牛存栏量达到139万头。羊占牲畜总数的近90%,牛的数量不到9%。“一羊独大”的养殖格局长期存在,降低了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卖羊难”成为牧民叫苦不迭的话题。

  找到了问题根源,就要对症下药。斯日古楞将2个弟弟的草场整合过来进行统一管理,牲畜集中经营,3家草场面积达到1.28万亩,同时压减羊群数量,增加一部分牛,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斯日古楞家出栏53头牛,总收入40多万元。斯日古楞说,每头牛饲养成本在1500元至1800元之间,家里共有107头生产母牛,去年的养牛成本不到20万元,纯收入20万元以上。

  斯日古楞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是锡林郭勒盟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减羊增牛”战略的缩影。

  为积极应对生态保护压力加大、环境约束趋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牧民增收空间收窄等多重挑战,破解“一羊独大”的养殖格局,促进牧民持续增收,2015年以来,锡林郭勒盟盟委、行署提出“减羊增牛”战略,加快发展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再造畜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生态优先、协调发展的优势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为加快推进“减羊增牛”战略,锡林郭勒盟盟委、行署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优质良种肉牛产业的决定》《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扶持办法,推动全盟现代畜牧业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级优质良种肉牛繁育基地,打造国家中高端生态畜产品之都。2016年牧业年度,全盟羊存栏683.7万只、牛存栏88.4万头,牛存栏比重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减羊增牛”战略初见成效,绿色优质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盟优质良种肉牛存栏将达到300万头以上,育肥出栏精深加工规模达到100万头以上,小畜数量将控制在1000万只以内。

  品牌建设让锡林郭勒“羊”名四海

  因为都佩戴着二维码认证耳标,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阿木古楞嘎查牧民朝伦巴特尔家的每只羔羊总能比普通的羔羊多卖出20到30元,而且从来不愁羔羊卖不出去,旗里的肉食品公司总是提前上门与他签订收羊协议。

  朝伦巴特尔把这一切归功于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的建立。

  品牌化是现代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标志。多年来,锡林郭勒盟依托得天独厚的绿色畜产品资源,大力实施“品牌兴盟”战略,建立起一批重点培育企业的基础档案,并全力做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培育和知名商标认定工作,形成了一套梯度品牌培育体系,积极推进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盟13个旗县市(区)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均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0个畜牧业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尤其是“乌珠穆沁羊肉”“苏尼特羊肉”“察哈尔羊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让“锡林郭勒羊肉”享誉四海,成为全国畜产品中的佼佼者。

  但是一直以来,与国内很多地方知名商标一样,锡林郭勒羊肉屡遭“李鬼”,羊肉市场鱼龙混杂,普遍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现象,不仅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着锡林郭勒羊肉品牌声誉。

  为了保护和培育好“锡林郭勒羊肉”品牌,实现锡林郭勒羊肉优质优价,2013年锡盟启动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统一打造“锡林郭勒羊肉”品牌,提高肉羊产业效益,增加当地牧民收入。

  “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是运用物联网技术以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追溯管理平台,实现羊肉从养殖、屠宰加工、物流配送、消费终端等全产业链的无缝监管,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全程追溯体系管理。该项工作被列入工信部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追溯体系试点项目。

  除了牧民,从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中收益的还有广大消费者和肉制品加工企业。试点企业之一——锡林郭勒肉食品有限公司的经理尚智广告介绍说:“有了追溯体系,消费者只要扫一下产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羊肉制品的唯一身份证号、养殖单位、屠宰单位、屠宰日期等相关信息,每一个生产加工环节都一目了然。不仅消费者可以吃上真正放心的锡林郭勒羊肉,对企业声誉和效益也很有好处。我们公司加工的有追溯信息的羊肉,比没有身份证的羊肉每吨要多获利1倍以上。”

  追溯体系建设启动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追溯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石家庄、天津、哈尔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西、呼市、包头等地,销售渠道主要为直营店、商业超市和餐饮企业3类。并随着电商平台的普及,追溯产品越来越多地受网民关注,网络销售量直线上升。

  下一步,锡林郭勒盟将逐年扩大追溯规模,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全覆盖。届时,“锡林郭勒羊肉”这个品牌,将真正成为国内羊肉市场中货真价实的上品。

  龙头企业成为现代畜牧业“火车头”

  今年6月的一天,来自牧区的几辆“送羊车”陆续驶入大庄园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内,而在不远处的加工车间外,来自乌珠穆沁羊业协会的胡日勒正领着30多户牧民进行参观,胡日勒说:“最近我们协会与盟内6家大型羊肉加工企业签了订单,32万只冬羔和早春羔正出栏待屠宰,而大庄园公司的订单是6家企业里订单数额最多的。”

  大庄园公司总经理陈喜良说:“往年牧民们都习惯性秋季出栏,今年出栏工作已经提前到了初夏,我们计划将冬季收购时间延长至11月末,这样,来自锡盟的草原生态羊就实现了一年‘两季半’出栏和市场供应,企业也有了供应不断的羊源。”

  2016年9月19日,锡盟大庄园产业示范园一期牛羊肉精深加工基地投入运营,同时集牛羊标准化养殖、精深加工和高端产品生产于一体的二期开工建设。项目全面达产后,将实现每日屠宰加工1万只羊及1000头牛的规模产能,产值将突破50亿元。吸纳就业5000人左右,将带动合作养殖集体及牧民超过2000家,合作存栏量200万头只以上,将建立较为成熟的企业与牧民、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牧民、地方与企业共赢的目标。

  锡盟大庄园产业示范园一期的投入运营,标志着锡林郭勒盟现代畜牧业发展取得了又一重大成果。

  过去,虽然锡盟这个畜牧业大盟的畜产品叫得较响,全盟注册肉食品商标多达200多个,但是由于“小、散、杂”,没有形成拳头品牌,肉产品“优质不优价”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导致畜牧业整体效益不高,牧民增收空间十分有限。

  究其原因,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差,一直是制约锡林郭勒盟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归根结底就是缺少真正的领军企业。截至2015年,全盟肉食品加工企业共有125家,其中有78家规模以上企业,但是年加工量超过30万羊单位的企业仅1家,最大的肉牛加工企业年加工量不到4万头,而且产品多为初加工产品,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不多,市场需求旺盛的熟制品基本没有,头蹄、肥尾、骨血、皮张、脏器等副产品几乎成了“废品”。

  针对这些问题,锡林郭勒盟把引进、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重头戏,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大庄园、元盛、华润等一批国家和自治区农牧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锡林郭勒。牧业大旗东乌珠穆沁旗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推进“四个产业带”和“六个基地”建设,培育壮大和重点引进了元盛集团、草原东方肉业等29家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家牧草颗料加工企业年加工牧草能力达到1000万吨,并建成了自治区牧业旗首家畜产品加工科技示范园研发中心;苏尼特左旗按照“产业集聚、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的要求,大力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入驻肉食品精深加工园区6家企业全部投产达效,精深加工能力达到50万羊单位,被自治区农牧业厅评为“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锡林浩特市以食品加工园区建设为契机,引进龙头企业,淘汰落后生产线,促使现有70家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整合搬迁,发挥集聚效能。

  大庄园、华润等国内肉食品领军企业的入驻,实现了地标产品和商业品牌的“强强联合”,让“从好羊到好肉,从好品质到好品牌”变成了事实。

  更为重要的是龙头企业与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不仅为企业建立起了稳定的原料基地,保证了原料的品质,也加快了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进程,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就业,促进了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呼日勒说:“我们和大庄园公司有合同,一到规定的日期,把牲畜拉过来就行,价格也有保障。”

  目前,全盟培育和引进的盟级以上农牧业产业龙头企业达到84家,10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41家,每年加工肉羊700万只左右,肉类产量达到27万吨,基本做到了“不加工不出盟”,全盟八成农牧民从中受益。

  “互联网+”为畜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2016年8月6日,在“第四届中国?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开幕的日子里,“锡鲜生”电商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实现了“互联网+草原散养羊”的新模式,开启了锡林郭勒盟优质羊肉走出大草原,飞向全中国的新篇章。

  当年9月,阿巴嘎旗别力古台镇额尔登宝拉格嘎查牧民额尔登格日勒与“锡鲜生”电子商务平台签订了羔羊销售合同,最令她高兴的是,“锡鲜生”收购羔羊胴体价格达到了每市斤18元,比市场价每斤高3元左右。“以前卖羊要等羊贩子或者到冷库排队卖,不仅价格压的低,还要等上好几天,羊掉膘掉的厉害。这个平台好,省事省时不说,价钱给的也高。”额尔登格日勒满意地说。

  “锡鲜生”电子商务平台,一改传统收购模式,跳过中间批发商环节,尝试牧户直接对接市场的新型销售模式,通过在上海建立冷库、设物流基地,利用长三角优越的物流条件,把羊肉销售给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不仅为牧民销售羊肉提供了渠道,还给消费者提供绿色、无污染的草原羊肉。

  随着政府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互联网+”已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成为不同领域产业巨变的催化剂,在畜牧业领域也不例外。传统畜牧业迅速与互联网产生“化学反应”,“互联网+畜产品”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很多地方利用电商把畜产品推向全国。在互联网的帮助下,锡林郭勒畜产品又多了一个销售途径。

  拥有地理标志认证和溯源认证的苏尼特羊肉产品在天猫商城正式上线,天猫商城销售的羊肉产品,在北京实现同城配送,外地48小时内到货。在羊源上提高门槛,以电商和物流延伸产业链,苏尼特羊肉形成了从生产到市场的现代化全产业链;

  锡林郭勒盟新丝路电子商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200多个商品亮相该平台。平台通过产品创新,将可追溯的高品质草原牛羊肉,加工成简单易食的快捷消费品,突破生鲜食品传统贸易模式,应用现代冷链物流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让健康、经济、多样化的食品直接走入个人家庭;

  于2014年上线运行的苏尼特右旗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包括苏尼特名优特产品网上展厅、苏尼特易购网、苏右易购微店,重点展示和销售以绒毛、肉乳产品为主的草原土特产。该平台为苏尼特右旗中小企业搭建起了面向全国的互联网宣传发布和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了销售市场。

  电商平台的互联网模式,既能将新鲜产品便捷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又能提升企业质量与品牌意识,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产品的输出,把锡林郭勒这张亮丽品牌推广到全世界,为锡林郭勒生态链式发展规划出了一条发展之路。

  “互联网+”正在创造畜牧业发展的新模式,与锡林郭勒畜产品绿色品牌的完美结合,更是为锡林郭勒盟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新型经营主体成为现代畜牧业“活力因子”

  西乌珠穆沁旗乌兰哈拉嘎苏木巴彦敖包图嘎查占布拉苏德宝、呼格吉勒巴雅尔等5个牧户承包的草场共有1.5万亩,户均3000亩,每户草场呈长条形、类型单一,利用起来极为不便,而且每个牧户畜群都离不开人,牵制了不少劳动力。

  占布拉苏德宝等5户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2013年5月成立了“阿尔善宝力格”联户牧场,将草场、畜群和劳动力整合在一起经营管理。5户将1300多只羊整合成2个群,交由2户放牧,其他牧户出工钱,并且在5户草场上进行轮牧。过去需要5个劳动力的放牧工作现在只需2个劳动力,又减轻了羊群对草场的践踏,生态效益明显。目前,联户牧场运行良好,大大提升了草场利用率,节省了劳动力,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阿尔善宝力格”联户牧场的经营方式是锡林郭勒盟新型畜牧业经营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牧区资金、土地、草场等要素加速向非牧领域流动,农牧业劳动力季节性、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农牧业副业化、兼业化倾向严重。作为典型的草原牧区,锡林郭勒盟同样面临着“谁来放牧”“牧怎么放”的难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锡林郭勒盟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积极培育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引导牧民整合草场、机械、棚圈、水源井等生产资料,大力发展互助合作、联户经营,支持农牧区能人逐步向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专业养殖户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整合项目,集中投入。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农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全盟已建成牧业机械、牛羊育肥、奶食品加工、草场整合等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155个,入社成员3万户,带动农牧户10.2万户,提高了牧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了专业化分工,畜牧业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下一步,锡林郭勒盟将进一步规范家庭农牧场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北部牧区要将生态型家庭牧场作为创新农牧业经营体制的主要途径,全力推进家庭牧场建设。

  站在新的起点上,锡林郭勒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在实现畜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道路上奋力向前。

  (本版图片均由《锡林郭勒日报》记者托日贝克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10版:特刊
   第11版:特刊
   第12版:特刊
   第13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4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5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6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7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8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9版:70周年珍藏版
   第02版:要闻
   第20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1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2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3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4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5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6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7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8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9版:70周年珍藏版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30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1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2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4版:要闻
   第4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5版:特刊
   第50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6版:特刊
   第6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7版:特刊
   第70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8版:特刊
   第8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9版:特刊
锡林郭勒盟: “畜”势待发 “牧”歌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