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7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拉尔:

驰而不息争进前列的“蒙古马”

生机盎然的海拉尔。
连续举办了十二届的中国·海拉尔中俄蒙经贸洽谈暨商品展销会,有力加强了与俄、蒙的互通互联,成为内蒙古东部地区向北开放的可靠平台。
从娃娃抓起,为海拉尔区冰雪运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17年实施的机场路综合整治工程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沿河景观改造和贯通工程令伊敏河两岸风光怡人,成为城市建设浓墨重彩的一笔。
“海拉尔国际音乐名城高峰研讨会”汇聚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共同为推进海拉尔音乐文化公共体系建设把脉助力。
游人如织的国家4A级景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
  前言

  魅力草原之都——海拉尔,她是呼伦贝尔大草原孕育的精灵,在祖国北疆吟诵着动听的歌谣。

  在这里,哈克文化遗址博物馆,闪烁着中国北方文明发祥的曦光;成吉思汗广场,沉淀着一代天骄遗留下的厚重文化营养;呼伦贝尔古城,记录着一座城市从无到有,再到凤凰涅槃般的岁月流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铭记着中俄蒙人民反抗强敌,共御外侮的血火荣光;两河圣山景区,暮鼓晨钟里透射出对和平的祈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哈萨尔大桥,架设起天与地、光与影、历史与现实呼应的渠道,更弹拨出海拉尔人追求幸福的时代交响。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指出,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海拉尔结合地域特色,整合发展要素,发扬“蒙古马”精神,在转型升级、城市建设、对外开放、保障民生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期领衔实现东部崛起。

  转型升级

  动力转换布新局

  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旅游发展模式……海拉尔作为呼伦贝尔市的“会客厅”,正全力实施“旅游+”战略,推动以旅游业为发展的核心产业。产业围绕旅游进行调整,谋划实施一批一、二、三产业与旅游业关联度高的项目,以旅游业带动农产品、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

  海拉尔区这么做是有独特优势的。海拉尔区是呼伦贝尔音乐文化区的核心,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音乐发展历史,这为草原音乐名城建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呼伦贝尔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这里的音乐古朴原始、曲调悠扬、节奏鲜明、民歌数量种类繁多,涌现出了一批作词作曲名家,创作了《敖包相会》《呼伦贝尔大草原》《往日时光》《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等一批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集中展示了呼伦贝尔民族音乐的风采,促进了地区音乐活动的丰富多彩,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冰雪运动方面,作为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海拉尔区,一直是呼伦贝尔市冰雪运动的领军者。早在1950年自治区滑冰队就在海拉尔区成立,组建了冰球、滑雪专业运动队伍,并向国家和自治区输送了大批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海拉尔区业余体校培养的杨梦然曾在自治区第十三届全运会上一举获得青少年速度滑冰比赛4项冠军,并在2014——2015年亚洲速度滑冰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海拉尔区培养的青少年选手还在2015年、2016年的内蒙古青少年速度滑冰锦标赛中取得了23金、15银、18铜的优异成绩。如今,积极落实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关于发展冬季冰雪运动的要求,积极推进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80%以上小学开设了冰雪运动课程,连续开展了“万名青少年上冰雪活动”。

  文化方面,大约7000年前的海拉尔河河畔,先民们创造形成的哈克文化是细石器文化的顶峰,与红山文化、仰韶文化、良渚文化齐名并共同构成灿烂辉煌的中华古文明。而后,这里成为了肃慎、东胡、室韦、匈奴、鲜卑、契丹、蒙古、女真等民族的故地。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牧马放羊,繁衍生息。森林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边境文化在这里融汇升华,谱写了一段又一段的绚烂篇章。

  为加强音乐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城市音乐文化氛围,海拉尔今年将以市区共建的方式推进“十大文化工程”,包括国际会展中心、国际草原文化交流中心、往日时光音乐厅、银色大厅、市博物馆功能完善、中东铁路遗址博物馆、五彩呼伦贝尔音乐厅新建和金色大厅改造等工程。

  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将在呼伦贝尔市举行。这为海拉尔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海拉尔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都将围绕“十四冬”进行,包括完成“十四冬”主场馆一期工程大道馆、短道馆、设备用房建设,确保2018年可投入使用。此外,投资5.5亿元的“十四冬”主场馆二期工程也在加快推进,今年要实现冰球馆、冰壶馆、媒体中心和运动员公寓主体封顶。其它诸如沿伊敏河两岸开辟健身绿道、建设标准化游泳馆和室外足球场、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举办中俄蒙冬泳邀请赛等,则是“健康海拉尔”题中应有之义。

  建设海拉尔河湿地公园;打造一条特色景观路、两条风情滨河路、四条精品大街、六条绿色景观大道;完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二期;推进哈克文化小镇建设;投资6.6亿元的两河圣山文化旅游景区力争入选国家级4A级景区创建名录……这是海拉尔2017年打造国际化的生态旅游名城的“路线图”,蕴含着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的无限精彩。

  城市建设

  修补修复铺新路

  轻点鼠标,就可获得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商务活动等各个领域的信息,这个愿景不久的将来在海拉尔就可以实现,因为海拉尔启动了投资2亿元的智慧城市项目,城域网、信息采集点、综合指挥大厅等基础设施项目都要开工建设。

  如果说智慧城市管理项目能够快速提高管理能力,那么以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双修”项目的实施,则会为海拉尔进一步形成宜居宜游、宜商宜业,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夯实基础。

  城市修补包括:全面完成建设街道辖区、工人新村和城区内零散区域1.8万棚改户的征拆和安置任务;投资4.7亿元,完成65条、总长度57.9公里的城市道路改造工程;完成9.2公里的城区供水主管网改造;完成36个老旧小区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5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综合改造、23个老旧小区的三级供热管网改造;完成30座公厕新建改造,建成4座现代化垃圾中转站;东山组团要完成21万平方米的中央公园景观、道路、活动广场建设;投资4800万元的成吉思汗广场改造提升工程等。

  生态修复方面,全年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44亩、造林5845亩。此外,为实现“山青、水绿、天蓝、景美”目标,海拉尔坚持“防、控、治”并重,全面推进河流生态恢复、退耕还林还草、禁牧休牧等主要治理工作。主要工程有西山保护区湿地保护、东山花海、19条污水管网提升改造以及178座10蒸吨及以下各类燃煤锅炉淘汰和清洁能源替代等。

  对外开放

  “一核多边”出新意

  海拉尔正处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沿边开发开放、新一轮东北振兴等战略的机遇叠加期。如何把握和利用好这些机遇至关重要。

  按照自治区“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总格局的要求,海拉尔将着力构建以海拉尔国际航空港为核心,与周边满洲里、黑山头、室韦等口岸联动的“一核多边”放射式对外开放格局。

  为使此格局发挥更大效能,今年海拉尔要完成国际候机楼新建、海关监管库和保税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开通海拉尔至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等国际航线;加快建设电子口岸平台;开通对俄蒙跨境电子业务、口岸卢布等外币兑换业务;建立中俄蒙展会务实长效机制。

  上述这些项目不仅会使海拉尔的“国际范”身段越来越抢眼,而且会成为海拉尔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中俄蒙经济走廊,深入推进与俄蒙间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生态保护、畜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心为民谱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海拉尔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化作了具体行动。2016年,海拉尔全年投入14.5亿元,重点实施了40个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项目,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4.6%。

  这是海拉尔区委、区政府一贯的手笔和情怀。2017年,海拉尔市民依然有值得期待的“幸福菜单”。

  “菜单”之一,高水平打造区域教育中心,推进三中新校、桃李中学等项目建设;之二,推行“互联网+创业”,加快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建设;之三,加快推进东山组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之四,加快推进健康产业发展,实施老年大学项目并启动养老产业基地建设;之五,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之六,完善临时救助和大病救助制度;之七,建立稳定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防止脱贫人口返贫……

  其实,无论转型升级、城市建设,还是对外开放,终极目的都是为老百姓造福谋利。就像呼伦贝尔市委常委、海拉尔区委书记陈丽岩所说的,要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忠诚肯干、善谋巧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态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也正是因为做到这点,海拉尔市民的“幸福菜单”拉得才越来越长,“菜品”也越来越丰富。

  (文/徐俊峰 图/杨传庆 武祥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10版:特刊
   第11版:特刊
   第12版:特刊
   第13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4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5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6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7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8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9版:70周年珍藏版
   第02版:要闻
   第20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1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2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3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4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5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6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7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8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9版:70周年珍藏版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30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1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2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4版:要闻
   第4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5版:特刊
   第50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6版:特刊
   第6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7版:特刊
   第70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8版:特刊
   第8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9版:特刊
驰而不息争进前列的“蒙古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