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7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鄂温克族自治旗:又踏层峰望眼开

2017鄂温克瑟宾节开幕式。
牧民的幸福生活。
特色产业脱贫项目木耳种植。
鄂温克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游戏项目抢枢。
机械化打草。
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
瑟宾节上的长距离越野赛马。
  □文/图 布日古德

  70载沧桑砥砺、70载春华秋实。鄂温克族自治旗各族人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着一个又一个辉煌。

  近年来,鄂温克族自治旗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跳出地域局限,拓宽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勇于自我革新,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精准脱贫和党的建设,全力以赴促发展、惠民生,奏响了美丽发展、争进前列的最强音。

  实现转型升级 提高发展质量

  近年来,鄂温克族自治旗党委、政府围绕转型升级这一主线,集中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全旗上下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促发展,从上级明确要求的领域、制约鄂温克族自治旗发展的突出问题着手推动改革,建立“三单”机制,全面简政放权,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1%,率先推行“五证合一”等改革,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体制机制障碍不断破除。

  全力以赴抓重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27亿元,建成一批立旗的工业重点项目。农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将巴彦托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为现代化园区,成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汽车城、汽配城、草原天堂国际物流园等项目为代表的一批入园企业加快发展。

  凸显民族特色和自然风光的旅游业长足进步,家庭牧户游成为鄂温克族自治旗牧民增收和牧业转型的重要支点。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6.5:67.1:26.4,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经过多年的努力,鄂温克族自治旗已经站在经济发展步入更高水平、产业结构调整踏上更高层次、人民生活迈向更加富裕的新起点。

  站在新起点,鄂温克族自治旗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旅游业挖潜提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抢抓新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及强化创新驱动等方面,鄂温克族自治旗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这些因素是鄂温克族自治旗今后一个时期实现转型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支点、增长极和动力源。

  坚持从严治党 强化党组织建设

  5年来,鄂温克族自治旗党委、政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认真贯彻落实从严治党“1+3”制度体系,党的先进性和引领发展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鄂温克族自治旗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大党员干部党性意识、宗旨意识和履职尽责能力不断提高。全面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围绕好干部“二十字”标准,强化选人用人导向,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得到提升。

  鄂温克族自治旗全面推进社区、牧区、机关、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各领域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工作触角进一步拓展延伸;深入推进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强化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强化干部守规矩意识,忠诚、担当、干净、干事的氛围正在形成;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四风”积弊得到有效整治,机关效能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持续改进,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鄂温克族自治旗认真落实“两个责任”,积极整改落实自治区党委巡视反馈问题,政治生态不断净化。严肃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进一步营造了风清气正、干净干事的良好政治环境;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从严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和领导干部重要事项报告等制度,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完善。

  这些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凝聚着历届旗委班子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的智慧和积淀,镌刻着鄂温克族自治旗四大班子、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砥砺前行的豪情壮志和奋斗足迹。

  抓好社会建设 落实惠民工程

  鄂温克族自治旗突出抓好社会建设,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民实事,人民福祉持续增进,社会治理能力稳步提高。

  5年来,全旗投入民生资金7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9%,各族群众普遍受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到26964元和18969元,年均增长12.7%和14.2%。

  义务教育均衡县通过国家验收,城乡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试点任务圆满完成,歌舞剧《彩虹之路》获得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全旗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187人,改造牧区危土房3144户,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8729套;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实现一体化和应保尽保;累计发放“一吨煤”补助864万元,1.4万户低收入家庭受益;发放助学金1317万元,帮助828名低保家庭的孩子圆了大学梦,为每个零就业家庭至少解决1人就业。

  深化“平安鄂温克”建设,牧区“阿睦尔”工程经验在全市推广。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有效预防、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建设生态鄂温克 共享“蓝天白云”

  经过多年的精心组织和强有力的推进,鄂温克族自治旗在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基础上,实现了“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第一旗”“国家级生态旗”目标,并被列为中挪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与主流化项目全国5个示范县之一。

  鄂温克族自治旗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从2012年起,旗政府每年至少拿出占国内生产总值7%的资金用于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5年来,该旗用于生态旗建设的节能环保资金累计达2.85亿元,切实保护好占自治旗总面积96.5%的大草原和大森林。

  鄂温克族自治旗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旗”为统领,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先增草,后增畜”,推广草畜平衡,使天然草地得到休养生息,草原生态环境有效改善,草地生产力显著提高。

  在治理沙化土地方面,鄂温克族自治旗采取人工造林、封沙育林等措施,在伊敏河、辉河两岸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和防风固沙林。全旗危害最重的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基本得到了治理,初步实现了“无沙害旗县”的奋斗目标。为保持水土,保护生态,鄂温克族自治旗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力度,现已建立5个各级自然保护区,受保护地区面积达64.05万公顷。

  “三林六草一分水、五光十色‘三少’情”。鄂温克族自治旗依托绚丽的民俗风情、浓厚的民族文化、富集的旅游资源,围绕大草原、大森林、大湿地和绚丽多彩的多民族文化,做足生态旅游的文章,全力打造“敖包相会的地方”“一个被世界传唱的地方”两张原生态旅游名片,获得了“中国旅游强县”荣誉称号。

  凝聚攻坚力量 细化脱贫目标 

  鄂温克族自治旗紧紧围绕年内摘掉区贫帽的目标,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主打产业脱贫,力推特色扶贫,全力攻坚,确保年内836户1877名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在脱贫攻坚中,鄂温克族自治旗精准发力,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全旗大力推广“菜单式”扶贫模式,整合全旗各部门政策、资金和资源,集中推出了67项精准扶贫措施。

  这67项扶贫措施中,按照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宜商则商的原则,涵盖了18项产业扶贫措施、10项创业就业扶贫措施、4项金融扶贫措施、5项教育扶贫措施、4项基础建设扶贫措施、23项社会保障扶贫措施及其他脱贫措施。

  贫困群众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自身实际情况,“按单选菜”,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脱贫措施。这样不仅是把政策、资源等精准地指向了贫困户,更重要是让贫困户在新的产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脱贫攻坚离不开主导产业的强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是鄂温克族自治旗“菜单式”扶贫模式中的重要选项。

  今年,鄂温克族自治旗整合各级用于农牧业生产发展和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达5050万元。全旗培育了15个主导产业示范合作社,在产业定位、基础设施、技术服务、开拓市场等方面给予扶持。这些合作社以资产入股、投工投劳、牲畜托养入社等方式,可带动395户912名牧民实现稳定增收。

  鄂温克族自治旗建立起脱贫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化解市场风险、增强服务功能,为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牧民就地转移就业,示范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加强民族团结 共建美丽家园

  鄂温克族自治旗是全国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在这里,生活着鄂温克、达斡尔、蒙、汉、满等25个民族;在这里,14万各族群众亲如一家,正在用心浇灌着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2014年,鄂温克族自治旗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自1988年以来,鄂温克族自治旗已3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近年来,鄂温克族自治旗无论是重大战略的制定,还是具体工作的开展,都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一并考虑,一并安排,一并部署。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为目标,充分利用国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各项扶持政策,大力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巩固和加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鄂温克族自治旗打好民族团结“和谐牌”,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形成了经济转型、事业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鄂温克族自治旗十分注重培养、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通过各种渠道培训、培养主体民族干部,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制度和培训规划,全旗现有干部395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305人,占干部总数的77%,少数民族干部为自治旗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经费投入方面,鄂温克族自治旗财政每年设立民族机动经费100万元,用于民族、宗教、蒙古语文和民族古籍整理工作,并逐年增加扶持力度。

  全旗现有旗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苏木乡镇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6个,基地结合旅游文化、全旗重大节庆活动和节假日开展各种形式的展览、宣传,成为传播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平台。

  弘扬民族文化 促进文化繁荣

  鄂温克族自治旗是历史传承久远、文化底蕴丰富的多民族聚居地,多民族长期生产生活共同形成了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多元民族文化,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全国民间文化歌舞艺术之乡”。

  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具有森林狩猎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特点。多元民族文化使这片草原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该旗现有7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国家级2项,自治区级14项,市级38项,全旗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9名,呼伦贝尔市级传承人85名,旗级传承人70名。

  2016年,鄂温克皮毛装饰技艺“太阳花”、布里亚特蒙古族服饰、鄂温克毛毡装饰技艺等20余项非遗保护项目参加了“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全区非物质文化年货展”。

  2014年9月,自治区文化厅确定鄂温克族自治旗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鄂温克族自治旗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形成了“1144+”的操作模式,并完成了改革试点任务,全面提高了全旗文化民生水平。

  鄂温克族自治旗常年开展放映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送文艺送书下乡活动,年均完成公益放映任务数量的100%,全旗文化下乡送书年均1000余册,文艺演出年均30余场次。该旗大力培养和发展了民族民间文艺队伍,全旗现有业余文艺演出团体和旗瑟宾篮球协会、旗雄鹰足球俱乐部、旗抢枢协会等20多个业余运动协会,越来越多的群众由文化活动的旁观者成为积极参与者,全旗文化品位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鄂温克旗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瑟宾节”和“伊敏河之夏”文艺演出、歌舞剧《彩虹之路》汇演、乌兰夫同志光辉的一生巡展、大型电影海报展。

  动听的民歌、绚烂的舞姿、欢乐的笑声,展现了一幅鄂温克族自治旗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人民安康幸福、生活和谐美满、社会稳定团结的美好画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特刊
   第07版:特刊
   第08版:特刊
   第09版:特刊
   第10版:特刊
   第11版:特刊
   第12版:特刊
   第13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4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5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6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7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8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9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0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1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2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3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4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5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6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7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8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9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0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1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2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0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0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鄂温克族自治旗:又踏层峰望眼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