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7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玉泉区:让发展更有温度 让幸福更有质感

大召全景图。
清泉街社区的居民在一起制作美食“烧卖”。
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启动仪式现场。
软通动力公司。
名厨亮灶让市民吃得更放心。
景色宜人的小区。
青城驿站夜景。
“亮丽风景线·幸福新玉泉”——自治区成立70周年河灯展在玉泉区举行。
席力图召查玛舞表演。
民间艺人在玉泉区大盛魁文创园广场进行秧歌表演。
民间艺人在大召文化庙会上进行舞龙表演。
市民在大召广场晨练。
  多年来,玉泉区紧紧围绕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发展旅游产业、建设文化产业、改善民生等工作,克难奋进,砥砺前行,全区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区魅力日益彰显。

  民族团结之花芬芳绽放

  走进玉泉区,你就会感受到一种多民族和谐共存,多元文化齐头并进,多宗教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这一切都与当地扎实有效的民族宗教工作息息相关。多年来,玉泉区民族宗教工作紧扣“团结进步”主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努力为各族群众增收创新铺路,谱写了民族和谐之曲。

  在玉泉区提起民族团结这个话题,很多人都会想起多民族居住的清泉街社区。清泉街社区辖区内共有居民2732户,总人口8800人,有蒙、回、满、藏、维吾尔、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9个少数民族,是个实实在在的多民族聚居社区。“我们社区专门设有一名工作人员接待辖区少数民族群众,社区现有志愿者1008人,其中少数民族志愿者就有86人。社区在册党员156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57名,社区有低保户200户,其中少数民族低保户有16户。在帮助少数民族、信教居民的同时,我们社区不忘关心、帮助辖区的特困居民,尤其是对少数民族群众,更是倍加关注,让每一个居住在我们社区的少数民族同胞都能感受到党对他们的关怀。”清泉街社区党支部书记武荷香介绍说。

  清泉街社区以打造学习型社区为目标,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社区围绕“学习型社区”党建工作目标,组织社区居民广泛深入学习民族知识、民族理论及党的民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通过通俗易懂的宣传学习模式大力挖掘形成了“家庭文化”“楼院文化”“LED”电子屏幕等具有清泉特色的新型宣传阵地。社区日常工作宣传及档案管理都使用蒙汉双语,方便少数民族群众了解社区工作开展情况,还通过开展民族知识读书节、民族知识故事会、民族知识演讲、民族知识竞赛等活动,大力宣讲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及惠民政策,使社区群众牢固树立“团结、和谐、稳定、发展”的理念,营造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社区坚持充分利用丰富特色学习、座谈、讲座、活动,积极打造社区服务少数民族、活跃少数民族文化生活、畅通少数民族利益诉求渠道的平台,为建设繁荣和谐清泉、建立有幸福感的宜居社区奠定了民族团结和睦的扎实基础。“团结的意义就是大家拧成一股绳,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在我们社区,我完全可以感受到这样的氛围,我们与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为邻,从相互帮助到相互依赖,社区各民族在生活、经济和文化上交往交流交融,谁也离不开谁。”清泉街社区居民张国俊这样说道。

  最好的民族团结就是共同发展。在玉泉区民族实验小学,学校充分发挥民族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为繁荣稳定祖国北疆,建设和谐内蒙古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近几年,玉泉区民族实验小学将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蒙古语授课中小学的优质化、标准化建设,根据教学需要配齐实验室、语言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资料室、特色教育活动室等。“市民委下拨专项民族教育资金,用于解决我校蒙古语言文字教材及教学课件的开发建设、民族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民族学校师资队伍和校长队伍培训、急需的教学设备购置等。我们学校现占地面积9988.34平方米,其中新建教学楼面积7068平方米,塑胶操场4000多平方米,新建有382平方米的多功能会议室,112座的计算机房,56座的科学实验室、音乐舞蹈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心理咨询室、会议室、展览室、电子备课室、还有多媒体教室27个。崭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楼,为学校的整体发展也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平台。”玉泉区民族实验小学校长李丽英说。

  在2017年下半年民族工作的计划中,玉泉区民委将民族事务、蒙古语文、宗教事务等工作更加细化,使民族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着力解决城市少数民族在创业就业、儿童就学、法律援助、语言服务、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民族工作的实效,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根植于辖区各族干部群众心田,真正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旅游产业树品牌强筋壮骨

  玉泉区作为首府的发祥地和历史文化核心区,素有“塞外召城,福地玉泉”之美誉。

  近年来,玉泉区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不断摸索、创新,构建起了“一个文化生态核心、两大旅游支撑系统、三组产业增长极、四条旅游景观廊道”的旅游空间布局。一核心,即南湖湿地公园;两大支撑系统,即旅游信息系统和旅游集散系统;三组产业增长极,即大召——大盛魁城市旅游增长极,蒙古风情园——昭君博物院民俗文化旅游增长极,西南城区休闲购物增长极;四条旅游景观廊道,即209国道民俗文化旅游景观廊道,扎达盖河——湿地公园生态城市示范廊道,小黑河休闲旅游景观廊道和大黑河生态旅游景观廊道。通过综合统筹管理,开展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2016年玉泉区接待游客数达到588.8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4.67亿元,2017年上半年玉泉区累计接待游客333.4万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总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20%,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在重点实施已落地旅游项目的基础上,玉泉区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打造蒙古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园,加快推进大盛魁二期恒泰盛都文旅产业项目建设。深入挖掘老城文化底蕴,依托塞上老街南街、大盛魁南北区等古建群落,启动“青城·二十四院”文化旅游综合体、通顺大巷美食街、烧卖街、月明楼等文旅项目,打造集文化展示、民宿体验、特色餐饮、商业休闲、民俗娱乐、手工创意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服务空间,凸显全域旅游新亮点,还策划举办了如民俗文化旅游节、春节庙会、烧麦文化节、河灯展、奶茶文化节等旅游活动,宣传景区,提高景区知名度、美誉度,从而加大游客的消费力度。

  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玉泉区还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补齐旅游公共服务短板。完善景区旅游标识系统,实现玉泉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景区标准化标识标牌全覆盖。贯彻落实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开展“厕所革命”工作部署要求,2017年计划建成公共厕所244座,其中包括具有休闲、金融、旅游服务等功能的青城驿站76座、旅游水冲厕所10座。在景区开发中注重环境保护,在景区醒目位置设立各种文明旅游提醒语、爱护环境标识牌,室内公共场所张贴禁烟标识,并号召不在召庙殿内上香。另外,充分发挥湿地公园、蒙古风情园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功能,打造城市“氧吧”,加大游园广场绿化、美化力度,城市生态景观档次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文化产业上演“速度与激情”

  寻根溯源,玉泉区承载着青城的历史印迹,一步步走来,玉泉区从过去的老旧城区,发展成今天的文化大区。

  “废弃工厂摇身一变成文化展区!”今年,玉泉区以积极态势推动文化产业建设,将闲置、废弃的商业用房、工业厂房等资源进行再次利用,有力推进全市当代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项目。

  这座属于呼和浩特人自己的“798”位于玉泉区三里营南路8号,全名为呼和浩特当代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这里毗邻大召大盛魁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交通便利,具有天然的区域优势,已于今年7月初开工建设。园区占地面积近百亩,由洗涤剂厂和制锁三厂组成,整个园区经过拆除加建后可用建筑面积为34000平方米。该园区定位为内蒙古“国际艺术区”,国内外艺术品及艺术衍生品收藏、展出、交易的中心,是集艺术休闲旅游和文化交流的综合体。此外结合部分新建设施,开发建设一个包括影视制作中心、互联网+创意产业孵化、艺术家工作室、青少年创意生活体验中心、创意影视文化体验街等项目的文化艺术创意产业街区。“有‘金点子’还要有‘精规划’,玉泉区将闲置的洗涤剂厂和制锁厂改造成艺术文化街区,该项目预计投资为3亿元。项目正在初期建设中,我们邀请了北京芮捷锐及顾问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设计院对此项目进行设计,保证项目稳准落地,惠及百姓。”玉泉区政府党组成员胡少戡介绍说。

  文化产业发展要靠企业带动。玉泉区把做大做强文化企业作为一项紧迫任务,倾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内蒙古睿斯文化教育综合体是由内蒙古天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天睿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及深圳市美斯学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3家公司共同组建并运营管理,项目按照国内一流的教育文化综合体定位,引进国内最前沿的教育文化理念,荟萃城市文化精髓,聚合优质教育资源,以文化为主线,以教育为核心,集艺术教育、k12培训、多功能创意空间、特色博物馆、现代艺术品鉴、亲子娱乐,以及创客办公、创意餐饮、咖啡书吧、科技观影为一体的文化教育综合体。科普、教育、培训、办公、休闲等多种功能有机结合,真正满足了“一站式”文化教育综合服务平台所需。

  今年8月1日,软通动力大数据应用产业基地开园暨内蒙古软通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开业仪式在玉泉区圆满落幕,此举也标志着软通动力西北新总部基地正式落户呼和浩特市玉泉区。

  玉泉区依托气候、区位、政策保障等优势,坚持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强化服务保障措施,全力引入和建设一批影响深远的大数据项目,软通动力西北大区新总部基地与大数据应用产业基地落地玉泉,将通过基地的特色化建设,形成“立足玉泉,辐射呼包鄂,服务内蒙古”的产业服务生态圈,是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夯实,致力于推动西北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

  此次大数据应用产业基地在玉泉区的落户,旨在结合玉泉区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等先天优势,把大数据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抓手和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全力打造 “211”工程,即“2个平台,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与产业互联网平台;1个载体,乐业空间;1个窗口,大数据应用产业创新中心”。以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为例,软通动力深度结合当地传统主导产业,将智慧旅游建设落实在各细分领域,精准投放、精准生产,为企业提供精细化服务,助力区域发展。与此同时,软通动力表示将依托产业联盟和创新生态模式,增强内蒙古高科技产业的集聚效应,建立起一批示范应用工程。

  资源充沛、政府重视、政策利好,玉泉区文化产业发展迎来难得的黄金期,以后发赶超的劲头成就玉泉区文化产业的“速度与激情”。

  经济发展带来民生“红包”

  多年来,玉泉区坚持以人为本,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2016年,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2%,比上年增长6.5个百分点。2017年,全年预计实施千万元以上新建续建项目72个,计划完成投资83亿元,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全区经济发展的总引擎,并坚持共建共享,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全面优化公共服务,为老百姓带来各类民生“红包”。

  “环境卫生红包”:从今年1月开始,玉泉区按照呼和浩特市委决策部署,全面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通过两个多月的整治,市容环境卫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年积存的垃圾得到彻底清理,盲区死角彻底消灭,各处小广告彻底铲除,这都是环境整治为我们老百姓带来的福利。”居住在玉泉区的居民马晓丹这样说。

  为全面做好、做实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玉泉区新增环卫工人360名,共计投入3500万元,购买各类环卫作业车辆392辆,其中大型机具设备108台,新建转运站16座。投入1.69亿元,建设大型环卫作业场站。为清除小广告留下的污渍,玉泉区结合街景风格,统一制定方案,对7478个商户卷帘门进行粉刷喷涂,喷涂面积5.6万平方米。目前,共计出动40万余人次、车辆6万多台次,清运积存垃圾达31万余吨,取缔流动商贩、店外店、店外堆物4.7万处,依法查处机动车乱停乱放2.9万余辆次,拆除私搭乱建2400多处、14万平方米,清理“牛皮癣”小广告58万余处。

  “生态红包”:2017年,玉泉区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为契机,按照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绿化工作的相关指示精神,结合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全面加大城区游园、绿地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棚户区改造腾退空地、企业闲置土地、城区边死角、小区空地等,最大限度地扩大绿化空间、增加绿化总量、提升绿化质量。

  全区计划新建、改建游园绿地38处(加上河道绿化、百亩以上共7处),总占地面积约4400亩,约需资金11.2亿元。其中,现有游园绿地提升改造12处、占地面积约53亩(涉及西顺城街滨河游园、工艺厂巷怡园等游园绿地,包括大南大北街、锡林路、鄂尔多斯大街3条主街道景观提升);棚户区改造腾退及企业闲置空地9处(百亩以上共4处:东二道河、范家营、当浪土牧村空地、东五里营空地)、占地面积约927亩(东二道河空地、范家营空地、怡景翠华林空地等);河道改造绿化3处、占地面积约3300亩(扎达盖河、小黑河西段、乌素图河);边死角改造腾退空地14处、占地面积约120亩。下一步,玉泉区将秉持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的工作理念,将辖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抓牢抓实,提升辖区宜居水平,让居民群众享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整容红包”:玉泉区是老城区,下岗人员多、困难群体多、基础设施落后,80%的小区属于老旧小区。2011年-2016年,玉泉区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从实际出发,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与解决老百姓吃水困难相结合、与大南大北街街景整治相结合、与小区拆违拆临相结合,累计投资约9.4亿元(市区各承担50%),完成对375个老旧住宅小区、1334栋楼、约720万平方米的既有节能建筑、院面硬化亮化绿化、地下管网和新建大门、围墙、门房等综合改造。全市率先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了老城区的基础设施,提高了群众的居住质量,优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玉泉区始终注重抓好老旧小区改造的后续管理,一是引导和帮助、支持和鼓励改造后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充分发挥广大居民参与小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小区管理民主自治,共同提高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二是推动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向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过渡,截止2016年底,由专业物业公司入驻管理的老旧小区有18个,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今年结合全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在全区范围内提出了老旧小区“五有七见”的工作目标,(“五有”包括:有安全防范、有清扫保洁、有停车管理、有清运设备、有设施维修;“七见”即楼道见白、单元见锁、门口见警、院面见洁、车辆见齐、路灯见亮、游园见绿。)对其余357个老旧小区,涉及1049栋楼、3864个单元、约5.7万户、建筑面积约460万平方米,按照就近原则整合独栋、两栋小区,将全区划分为97个管理片区。

  截至目前,已完成粉刷楼道4272个、更换和维修防盗门3256个、安装监控探头1600个,新配备垃圾车、垃圾箱2596个,安装LED灯770个,小区院内累计规划停车位约6000个,引进专业物业公司31家,聘用安保人员513名,清洁工442名,管理人员157名。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视频监控全覆盖、安全保卫全覆盖的“五有七见”工作目标,老旧小区精细化管理工作步入长效化、常态化。

  欣看今日玉泉,道路宽阔平坦、处处满目葱翠、小街小巷干净整洁、老旧小区焕发新颜,一个个小区蕴涵着和谐与温馨,一张张笑脸抒写着幸福与快乐,让玉泉这座文化名区更加光彩夺目。

  (本版图片均由丁根厚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特刊
   第07版:特刊
   第08版:特刊
   第09版:特刊
   第10版:特刊
   第11版:特刊
   第12版:特刊
   第13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4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5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6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7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8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9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0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1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2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3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4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5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6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7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8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9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0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1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2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0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0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玉泉区:让发展更有温度 让幸福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