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8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赤峰:“三位一体” 全面向贫困开战

林果业成为林西县七合堂村脱贫主导产业。呼格 摄
敖汉旗的肉驴已成为特色脱贫产业。贺永明 摄
金融扶贫为赤峰种养业发展带来第一桶金。毛凤全 摄
赤峰市“扶贫护心”公益活动现场,医生们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排查诊治。胡晓明 摄
旅游扶贫成为赤峰扶贫的新产业。赤旅宣 摄
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珠日干格日嘎查移民新村全景。毛凤全 摄
  □永升  杨明霞

  时已立秋,依然热浪灼人。高温之下,赤峰市4.7万多名扶贫干部走村入户察民情、在田间地头解民困,更让人感受到了脱贫攻坚的“热度”。作为人口大市的赤峰市,贫困人口占全区贫困人口总数的三成以上,这是压力更是动力。年初以来,赤峰市委、政府挂图作战,排兵布阵:相继召开全市脱贫攻坚推进会议、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动员会议、全市脱贫攻坚现场会……一系列的安排部署,让全市的脱贫攻坚工作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2014年,赤峰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46.8万人,至2016年底,还有未脱贫的贫困户8.8万户、18.8万人。为了打好这场攻坚战,市里推出了“三位一体”的整体脱贫顶层设计: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管齐下,让各类扶贫资源竞相迸发、充分涌流。今年,全市计划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11.7亿元,让58036人脱贫,同时实现松山区、克什克腾旗两个区贫困县摘帽的目标,力争扶贫工作总体水平跨入自治区、全国先进行列。

  产业脱贫  龙头舞动带富一方百姓

  “今年雨水好,甜菜长得壮,一亩地收入2000元没问题!”在林西县河沿村甜菜田里,因种甜菜而脱贫的农民王朋满脸喜悦。王朋说,有了内蒙古佰惠生公司带着种甜菜,农民不怕种了没收成,也不怕有了收成卖不了,企业还能赊欠种子、化肥等一些物资,贫困户有钱没钱都能种地。

  王朋是赤峰产业脱贫的受益者。近年来,赤峰市把产业作为脱贫的根本之策,实行全产业脱贫,涵盖一、二、三产业,实行全产业链脱贫,让贫困户在种、养、加、销等每个环节上都能受益。市里每年除了安排一部分资金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外,重点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全市197家扶贫龙头企业、2600家合作社、3000多个家庭农牧场和种养大户,通过与贫困户签订种养订单、流转土地、吸纳贫困户务工和入股合作收益等方式,可使受益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眼下,巴林左旗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建设正酣,62栋大棚骨架全部完成,一部分大棚已开始试生产平菇。产业园采取“一房一院一棚一链”建设模式,形成了居住、食用菌生产、采收、产品回收销售、废棒加工一体化全产业链。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入住贫困户62户149人,年可种植食用菌80万棒。目前,全市已引进和培育了东阿阿胶、蒙都羊业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计划投资80.16亿元,规划建设驴、牛、羊、猪、鸡、马铃薯等产业扶贫园区35个。这种生产、生活一体化的扶贫园区,能让贫困农牧民过上宜居又宜业的新生活。

  赤峰市的全产业扶贫,不仅局限于传统种养业,还拓展到了旅游、电商、光伏等扶贫新型业态。目前,全市已在30个重点嘎查村开展旅游扶贫,在200个重点嘎查村开展电商扶贫,今年还计划为20047户贫困户上光伏扶贫项目。市里还对贫困人口分类施策,对部分无劳动力的贫困户,投入扶贫资金4.13亿元,实施了249个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按年平均收益率12%计算,贫困人口人均收益655元。按照全市“五个一批”的脱贫方案,2017年,全市将通过产业扶贫方式让3万贫困人口脱贫。

  金融扶贫  为贫困户送来第一桶金

  5年前,巴林左旗碧流台镇四方城村在全区打响了“金融杠杆式扶贫”试点的第一枪。赤峰作为金融扶贫改革的试验田,近年来又在金融扶贫上进行了深度探索,重点解决钱从哪里来和如何扩规模的问题。2016年赤峰市在全区率先搭建盟市级扶贫投融资平台,融资的渠道进一步拓宽。

  总规模为5亿元的“赤峰市生猪产业发展基金”, 是一支以有限合伙形式设立产业基金,基金由“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农牧业发展引导基金”5000万元、赤峰市扶贫专项资金5000万元、募集社会资本金4亿元共同组成,全部用于市内生猪产业项目建设。使用这支基金的生猪企业,要通过安排就业、入股、原材料供应、助学、捐赠等扶贫方式,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金融扶贫“强龙贷”工程,是赤峰市利用市旗两级84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采取杠杆撬动、担保公司担保的方式,为赤峰市境内的扶贫龙头企业、涉农小微企业,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和专业大户提供低息贷款并给予贴息的金融扶贫工程。该工程实施期限为3年,可为赤峰市范围内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供8.4亿元的流动资金贷款。

  通过市级扶贫投融资平台,市里还获得农业发展银行“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贷款5亿元,并与人保财险合作,获得了总规模为8亿元的设施农业和生猪产业项目资金支持。目前,投融资平台已融入各类扶贫资金26.4亿元。到2017年7月,全市累计使用各类金融扶贫贷款270亿元。市级扶贫融资如火如荼,旗县区“贫困生救助基金、大病保障基金、产业扶贫基金”3项基金也在紧锣密鼓的运作中,眼下3项基金的总额已达到12.2亿元。

  “贷资收益”是翁牛特旗创新的一种新型收益式模式。这种模式由银行放贷,贫困户办理借款和还款手续,银行将分散的贫困户贷款拨付到合作企业专用账户,企业用贷款生产经营。到期后由企业还本付息,并给贫困户分红,这部分分红就是由扶贫贷款与商业贷款利息的差值而产生的。今年,翁牛特旗计划发放一期贷款2.16亿元,按照每个贫困人口贷款1万元计算,人均年可实现增收700元以上。

  扶贫搬迁  挪穷窝换穷业斩断穷根

  这几天,在元宝山区后美丽河村丽水嘉园小区,刚刚领到新楼房钥匙的李云喜上眉梢。“没想到老了老了还住上楼房了,这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喜事呀!”李云是后美丽河村太平地自然村的村民,他刚刚分到了一处78.32平方米的楼房。从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土坯房搬到宽敞明亮的楼房里,李云显然还没有适应过来。

  李云能实现楼房梦,是赤峰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结果。元宝山区以“配建制”形式建楼房,政府再回购8000平方米的楼房,对两个自然村的120户367人进行了“无土安置”。 这个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与元宝山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园区相邻。镇里已做出了安置移民就业的方案,像李云一样的移民家庭,每户农民都能在园区和小城镇上找到合适的工作。

  后美丽河村的“易地搬迁+产业园区”模式,是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六个结合”模式中的一种。“六个结合”包括:与龙头企业带动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与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结合、与幸福院建设结合、与小城镇房地产“去库存”结合、与乡村旅游结合,产业与搬迁同步,哪有产业就往哪儿搬、哪能就业就往哪儿搬。

  各旗县区通过“六个结合”搬迁方式,打造出一批具有学习推广价值的典型。林西县在易地搬迁中,针对贫困人口自身条件和致贫原因,推行“易地搬迁+光伏”“易地搬迁+设施农业”“易地搬迁+产业园区”“易地搬迁+养殖”“易地搬迁+旅游”等模式,实现搬迁人口产业发展全覆盖。县里在幸福院配套建光伏发电项目,让60岁以上无劳动能力的贫困老人搬迁到互助幸福院入住,每户安装3000千瓦时的光伏发电板,每年就能收入3800元。

  赤峰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自2016年开始实施以来,两年的项目覆盖人口8832户、244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05户、19301人,建设集中安置点160个。目前,2016年搬迁项目人口入住率达44.9%,预计9月底实现全部入住;2017年项目开工率达91%,个别集中安置点已搬迁入住,预计9月底全部完工,年底实现全部入住。

  行业扶贫  部门齐发力拧成一股绳

  “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目前,在赤峰市的18.8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大约有9万多人,占全部贫困人口的47%。一个“病”字,正在无形中威胁着脱贫攻坚的成果。

  为了提高贫困人口的健康水平,从2016年起,赤峰市在敖汉旗进行健康扶贫模式创新试点。当年敖汉旗设立1000万元的大病扶贫爱心基金。2017年,旗里将基金形成的利息与民政、扶贫等相关资金整合,计划为全民购买商业保险。

  过去,农牧民患病住院治疗时,第一道保障线是医保,第二道保障线是医保统筹内的大病保险,第三道保障线是民政、红十字、残联、慈善总会等部门的救助。而敖汉旗则把这三道保障线增加到五道,第四道保障线是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第五道保障线由大病扶贫爱心基金做补充。这种层层深入的“3+2”医疗救助模式,撑起了百姓健康的保护伞。

  在学习敖汉健康扶贫经验的基础上,林西县投入1000万元,设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医疗保障基金,并划定贫困人口就医自付费用上限:贫困患者住院个人自付总费用的10%;个人自付单次费用或年累计总费用不超过3000元;慢性病门诊贫困患者个人自付5%;同时对贫困人口开展一站式服务,一次出院,当日结算,当日救助。

  健康扶贫只是全市“1+N”行业扶贫政策体系的一项,市里协调发改、财政、教育、民政、人社、卫计等21个部门制定了脱贫攻坚4年规划(2017—2020)和年度计划任务清单,提升了扶贫措施的叠加效应。市里总结推广敖汉旗设立大病扶贫爱心基金的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贫困人口大病保障基金,对个人负担部分给予有效保障,解决了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为了发挥社会救助制度在精准扶贫中的兜底保障作用,赤峰市先后两次发文,对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进行了衔接。目前,全市18.8万未脱贫人口中,已纳入低保兜底7.6万人。生态保护扶贫为贫困人口脱贫找到了一条新路,市里让8个国贫县14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走上生态护林员的岗位,每人每年补贴1万元,让贫困农牧民尝了生态保护带来就业的甜头。

  社会扶贫  凝聚各方力量扶贫济困

  7月23日,“中华一家亲  巴林草原情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那达慕”在巴林右旗开幕。这个由国家民委、国务院台办发起活动,既是两岸各民族友好交流活动,也是对巴林右旗的一次文化扶贫。自1994年国家民委被确定为巴林右旗定点扶贫联系单位以来,24年如一日地帮扶巴林右旗。共落实项目及帮扶资金达7600多万元、协调解决贷款3000余万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45个,使全旗5897户21818人受益。

  国家民委帮扶巴林右旗是赤峰市社会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几年赤峰市利用中央国家机关定点帮扶、京蒙对口帮扶和自治区领导联系贫困旗县的契机,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投入。2014年至2016年,各级帮扶单位直接投入资金(含物折款)12.9亿元,协调项目881个,涉及资金101.8亿元。市里还在全区率先搭建社会扶贫信息平台,实现扶贫脱贫需求与社会资源有效对接。

  “万名干部驻村、千户企业帮扶”,赤峰市社会扶贫的创举。市里引导1839家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贫困村结对帮扶,并从市县乡三级抽调干部11500人,向8个国贫旗县派驻推进组、向2个区贫旗区派驻督导组,向130个苏木乡镇派驻工作队,组建驻村工作队1939个,实现了干部驻乡驻村全覆盖。全市1296个机关单位联系帮扶1939个贫困嘎查村,47090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88153户,实现了干部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如今,在赤峰市脱贫攻坚的一线涌现出了姚志强、程广超、王智勇等一大批先进驻村干部典型,他们与群众一起苦、一起干,体现了赤峰干部的精气神,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为了打造一支脱贫工作的“铁军”,全市扶贫系统干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两年来,市、旗县区扶贫办吸纳人才,选优配强扶贫队伍。目前,市县两级有扶贫机构13个,苏木乡镇扶贫工作站143个,专兼职扶贫工作人员570人。经过大数据平台建设、建档立卡“回头看”数据大清洗等几次战役性工作的考验证明,赤峰扶贫人是一个敢于冲锋、善打硬仗的团队。他们在扶贫的路上,带领群众致富有实招,脱贫有实效,对待群众有扶贫济困的一片真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特刊
   第07版:特刊
   第08版:特刊
   第09版:特刊
   第10版:特刊
   第11版:特刊
   第12版:特刊
   第13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4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5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6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7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8版:70周年珍藏版
   第19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0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1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2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3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4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5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6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7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8版:70周年珍藏版
   第29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0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1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2版:70周年珍藏版
   第3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3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4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0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5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7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6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0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5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6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8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79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1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2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8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赤峰:“三位一体” 全面向贫困开战